[實用新型]眼用鏡片的制造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005280.0 | 申請日: | 2014-01-03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726845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7-23 |
| 發明(設計)人: | 鍾開沐 | 申請(專利權)人: | 磊登自動控制有限公司;永勝光學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9D11/00 | 分類號: | B29D1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申翔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14 | 代理人: | 黃超;周春發 |
| 地址: | 中國臺灣桃*** | 國省代碼: | 中國臺灣;7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鏡片 制造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有關一種眼用鏡片的制造裝置,特別是指一種快速生產制造眼用鏡片的制造裝置。
背景技術
按,將鏡片直接戴在眼睛上的想法,早在1508年被達文西提出,且1636年笛卡爾(RENE?Descartes)亦有相近建議,而在1887年,由德國科學家Adolf?Eugen?Fick成功制造出第一只眼用鏡片,但由于其透氧率過低,容易引發角膜炎等眼病;近代的1938年,Mullen和Obring,則透過使用PMMA為材料,制造出第一副全塑料的眼用鏡片;及于1940年位于美國紐約的Obring以壓克力系的Plexiglass發展全塑料式的眼用鏡片;且于1961年捷克化學家Otto?Wichterle發明軟性眼用鏡片;并在1970年推出透氣性硬性眼用鏡片(Rigid?Gas-permeable,RGP),其直徑小(9mm左右),又是高透氧材料,是眼用鏡片喜好者理想的選擇;亦有另種軟式鏡片,比如硅水凝膠、聚丙烯酰胺、聚甲基丙烯酸羥乙酯等,其對配戴者于使用過程中有較佳的舒適感,并且由于售價較為便宜,因此是現今市場的主流。因此,時至今日已有超過一億二千多萬人口的配戴者,且隨著科技時代的進步、近視人口與日俱增,配戴的人數更是呈直線式上升,對于眼用鏡片的需求量也就愈來愈多。故如何研發出一可種快速生產眼用鏡片的制造裝置,為目前業界亟欲解決的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解決的技術問題即在提供一種快速生產制造眼用鏡片的制造裝置。
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手段如下所述。
為達上揭目的,本實用新型的制造裝置設置于一無塵空間內,而該制造裝置至少包含有依序排列的注塑單元、裁斷單元、充填合模單元、固化單元以及集料單元,裁斷單元位于該注塑單元之后,充填合模單元具有依序排列的充填模組以及合模模組,充填合模單元位于該裁斷單元之后,固化單元位于該充填合模單元之后,集料單元位于該固化單元之后,該注塑單元制作有上模組合以及下模組合,該上模組合具有復數上模,而該下模組合具有復數下模,再經由該裁斷單元將該上模組合以及下模組合進行裁切,而分別形成至少一上模及下模,并由充填合模單元先于該下模內充填液態鏡片原料,再將該上模及具有液態鏡片原料的下模進行合模,而形成模制品,并由該固化單元使該液態鏡片原料形成固態鏡片,最后將完成固化的模制品集中放置于該集料單元。
依據上述結構特征,所述裁斷單元及該充填合模單元之間進一步設有一移印單元,該移印單元可于該下模內印制圖樣。
依據上述結構特征,所述裁斷單元與該移印單元之間進一步設有一暫存區。
依據上述結構特征,所述集料單元之后進一步依序設有一分模取出單元、一水合單元、檢測單元以及封裝單元。
上述的檢測單元具有一功能檢測模組以及一瑕疵檢測模組。
上述的集料單元與該分模取出單元間進一步設有半成品供料走道。
依據上述結構特征,所述注塑單元及該裁斷單元之間進一步設有一應力消除單元。
上述的應力消除單元可以為烘烤模組或冷卻模組。
上述的上模組合的復數上模呈圓形或矩陣排列;以及,該下模組合的復數下模呈圓形或矩陣排列。
本實用新型所產生的有益效果:快速生產制造眼用鏡片。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中制造裝置的第一實施例配置參考圖。
圖2A、2B為本實用新型中上、下模組合的結構立體圖。
圖2C、2D為本實用新型中模制品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中制造裝置的第二實施例配置參考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中制造裝置的第三實施例配置參考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中制造裝置的第四實施例配置參考圖。
圖號說明:
制造裝置1
無塵空間2
注塑單元10
上模組合11
上模111
下模組合12
下模121
模制品13
液態鏡片原料14
固態鏡片15
裁斷單元20
充填合模單元30
充填模組31
合模模組32
固化單元40
集料單元50
移印單元61
暫存區62
分模取出單元71
水合單元72
檢測單元73
功能檢測模組731
瑕疵檢測模組732
封裝單元74
半成品供料走道75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磊登自動控制有限公司;永勝光學股份有限公司,未經磊登自動控制有限公司;永勝光學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005280.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雙壁波紋管節能生產系統
- 下一篇:3D打印機擠出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