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背光模塊及具有該背光模塊的液晶顯示器在審
| 申請號: | 201410842923.1 | 申請日: | 2014-12-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503137A | 公開(公告)日: | 2015-04-08 |
| 發明(設計)人: | 常建宇;賀虎;曹謙;樊勇;張簡圣哲;覃佐遠 | 申請(專利權)人: | 深圳市華星光電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2F1/13357 | 分類號: | G02F1/13357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銘粵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44304 | 代理人: | 孫偉峰;武岑飛 |
| 地址: | 518132廣東省***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背光 模塊 具有 液晶顯示器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液晶顯示技術領域,具體地講,涉及一種能夠避免量子點膜片破裂且能夠使導光板的入光側面色度一致的背光模塊及具有該背光模塊的液晶顯示器。
背景技術
隨著信息社會的發展,人們對平板顯示器的需求得到了快速的增長。液晶顯示器(Liquid?Crystal?Display,簡稱LCD)具有體積小、功耗低、無輻射等特點,在當前的平板顯示器市場占據了主導地位。通常液晶顯示器包括相對設置的液晶顯示面板及背光模塊,其中,由于液晶顯示面板無法自身發光,所以其必須借用背光模塊提供的背光而顯示影像。
在現有的背光模塊中,通常采用白光發光二極管(LED)作為背光光源,通過導光板和光學膜片等的合理搭配實現液晶顯示面板所需的背光。隨著人們對高色域、高色彩飽和度、節能的要求越來越高,目前背光中實現白光光源、高色域、高色彩飽和度的方案包括:利用紫外LED配合RGB熒光粉實現;利用藍光LED配合紅綠熒光粉;利用藍光LED加綠光LED加紅光LED等。這些方案都可以提高色域,但是實施起來較為困難,并且成本較高。
量子點(Quantum?Dot,簡稱QD)技術,是把電子束縛在一定范圍內的半導體納米材料結構技術,其由尺寸大小在1~100nm的超小化合物結晶體構成。在量子點技術中,可利用不同尺寸大小的結晶體控制光的波長,進而精確控制光的顏色。因此,量子點材料被廣泛應用于背光模塊中,其中,采用高頻譜光源(例如藍光LED)取代傳統白光LED光源,量子點在高頻光源的照射小,可被激光產生不同波長的光,通過調整量子點材料的尺寸大小,即可調節合成光的顏色,實現高色域的液晶顯示裝置的背光要求。
圖1是一種現有的采用量子點膜片的背光模塊。參照圖1,將藍光發光二極管(LED)11設置在導光板12的入光側面121,量子點被封裝在膜片內形成量子點膜片13,其中,量子點膜片13設置在藍光發光二極管11與導光板12的入光側面121之間。藍光發光二極管11發出的藍光經過量子點膜片13而照射到導光板12的入光側面121上,以實現背光模塊所需的白色背光。但是,采用這種方式時,量子點膜片13制作復雜、成本較高,并且由于量子點膜片13的厚度較薄,在其長度較長時易于出現膜片破裂的現象。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背光模塊,包括:導光板,具有至少一入光側面;光源條,鄰近于所述入光側面設置;多條量子點膜片,所述多條量子點膜片排列于所述光源條與所述入光側面之間;其中,所述光源條發出的光經過所述量子點膜片照射到所述入光側面上。
進一步地,所述量子點膜片包括有效區和無效區,其中,每條量子點膜片的無效區與相鄰的量子點膜片的有效區面對。
進一步地,所述光源條包括間隔排列的多個第一光源和多個第二光源,其中,每個第一光源面對相應的量子點膜片的有效區,每個第二光源面對相應的量子點膜片的無效區。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光源為藍光發光二極管,所述第二光源為白光發光二極管。
進一步地,所述量子點膜片貼附于所述入光側面上。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還在于提供一種液晶顯示器,包括相對設置的背光模塊及液晶顯示面板,所述背光模塊提供顯示光源給所述液晶顯示面板,以使所述液晶顯示面板顯示影像,所述背光模塊包括:導光板,具有至少一入光側面;光源條,鄰近于所述入光側面設置;多條量子點膜片,所述多條量子點膜片間隔排列于所述光源條與所述入光側面之間;其中,所述光源條發出的光經過所述量子點膜片照射到所述入光側面上。
進一步地,所述量子點膜片包括有效區和無效區,其中,每條量子點膜片的無效區與相鄰的量子點膜片的有效區間隔面對。
進一步地,所述光源條包括間隔排列的多個第一光源和多個第二光源,其中,每個第一光源面對相應的量子點膜片的有效區,每個第二光源面對相應的量子點膜片的無效區。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光源為藍光發光二極管,所述第二光源為白光發光二極管。
進一步地,所述量子點膜片貼附于所述入光側面上。
本發明通過將多條尺寸較短的量子點膜片排列在光源與導光板的入光側面之間,以代替現有技術的一條尺寸較長的量子點膜片,而尺寸較短的量子點膜片制作較為簡單、成本較低,并且不易出現膜片破裂的現象,提高量子點膜片的安全可靠性。進一步地,本發明通過將每條量子點膜片的無效區面對的光源設置為白光發光二極管,從而使導光板的入光側面形成色度一致的白光分布,提高背光模塊的光學品味。
附圖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深圳市華星光電技術有限公司;,未經深圳市華星光電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842923.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