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全氟烷烴中雜質的催化轉化方法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410840771.1 | 申請日: | 2014-12-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529691A | 公開(公告)日: | 2015-04-22 |
| 發(fā)明(設計)人: | 黃華璠;徐海云;孟祥軍;李翔宇;丁成;王新喜;胡帥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一八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C07C17/395 | 分類號: | C07C17/395;C07C19/08;C07C23/06;B01J27/128;B01J27/125 |
| 代理公司: | 北京理工大學專利中心 11120 | 代理人: | 周蜜;仇蕾安 |
| 地址: | 056027*** | 國省代碼: | 河北;1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烷烴 雜質 催化 轉化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全氟烷烴中雜質的催化轉化方法,具體地說,涉及一種全氟烷烴中含氫碳氟化合物和/或烯類碳氟化合物雜質的催化轉化方法,屬于精細化工領域。
背景技術
全氟烷烴是指分子中的氫原子全部被氟原子取代的烴類化合物,包括四氟化碳、六氟乙烷、八氟丙烷和八氟環(huán)丁烷等。全氟烷烴具有很好化學穩(wěn)定性。
近年來,高純?nèi)闊N被應用于半導體制造和電子工業(yè),作為電子器件的清洗劑和刻蝕劑。隨著半導體器件尺寸越來越小,刻蝕精度要求越來越嚴格,對全氟烷烴的純度要求也越來越高。
在全氟烷烴的制備中,往往涉及氟化或高溫反應,因此產(chǎn)物粗品全氟烷烴中雜質種類較多,主要有含氫碳氟化合物、含氯碳氟化合物及烯類碳氟化合物等。在半導體制造中,這些雜質的存在,會在刻蝕形成電路圖案的過程中,產(chǎn)生較寬的線,造成集成電路的缺陷;此外,在半導體制造設備腔室的清洗中,也應降低殘余雜質,以提供高性能的設備。因此,需采用有效的純化方法,除去全氟烷烴中的雜質。
現(xiàn)有的全氟烷烴純化方法,常分為三類:
第一類是精餾的方法。精餾的方法為最常用的純化全氟烷烴的方法。但由于全氟烷烴化合物中雜質種類較多,往往存在沸點和全氟烷烴接近的雜質,當雜質沸點和全氟烷烴的沸點差別小于15℃時,難以用精餾的方法純化;并且,一些碳氟化合物能和全氟烷烴形成共沸化合物,也無法用精餾的方法進行純化。近年來,發(fā)展了萃取精餾和共沸精餾的方法,但是這些方法設備成本高,工藝復雜。
第二類是吸附的方法。吸附的方法通過采用吸附劑,除去全氟烷烴中的雜質;常用的吸附劑包括分子篩、活性炭等。但有些雜質的分子尺寸和全氟烷烴十分接近,用所述吸附方法難以除去。現(xiàn)有的吸附劑吸附全氟烷烴中含氯碳氟化合物雜質效果較好,而含氫碳氟化合物和烯類碳氟化合物雜質很難除去。
第三類是催化轉化法。催化轉化法是將沸點與全氟烷烴沸點接近的雜質,通過催化劑分解或轉化成沸點和全氟烷烴沸點差別較大的雜質。現(xiàn)有技術中,利用催化轉化法除去烯類碳氟化合物的研究較多,但除去含氫碳氟化合物的方法很少,在中國專利申請CN1089252中,將全氟化碳在Ca2+或Ba2+離子和醇化物離子以及仲胺存在下,與強堿水溶液進行反應,除去氟化氫,及含氫和/或含碳碳雙鍵的碳氟雜質;但這種方法工藝較復雜,而且后續(xù)過程中需要除去水。
發(fā)明內(nèi)容
針對現(xiàn)有技術中催化轉化法存在的缺陷,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全氟烷烴中雜質的催化轉化方法,所述方法通過將粗品全氟烷烴和催化劑接觸,其中催化劑為AlF3和金屬高價氟化物的混合物,將含氫碳氟化合物和/或烯類碳氟化合物雜質轉化成其它化合物,通過這一方法將沸點與全氟烷烴沸點接近的雜質,轉化成沸點和全氟烷烴沸點差別較大的雜質,以利于后續(xù)精餾提純處理。
為實現(xiàn)本發(fā)明的目的,提供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全氟烷烴中雜質的催化轉化方法,所述方法步驟如下:
將粗品全氟烷烴和催化劑接觸反應進行催化轉化處理,收集處理后的氣體。
其中,所述全氟烷烴為六氟乙烷、八氟丙烷或八氟環(huán)丁烷;粗品全氟烷烴為純度>98%,而<99.99%的全氟烷烴;粗品全氟烷烴中含氫碳氟化合物和/或烯類碳氟化合物雜質的含量≤2%;所述含氫碳氟化合物雜質為二氟甲烷、三氟甲烷、四氟乙烷、五氟乙烷、六氟丙烷或七氟丙烷中的一種以上;烯類碳氟化合物雜質為四氟乙烯和/或六氟丙烯。
催化劑為AlF3和金屬高價氟化物的混合物,以催化劑的總體質量為100%計,其中AlF3的質量百分數(shù)為2%~50%,優(yōu)選為2%~20%;余量為金屬高價氟化物;金屬高價氟化物為CoF3、MnF3、AgF2或KCoF4中一種以上。
催化劑可以是粒狀、粉末狀等形狀;優(yōu)選為粒狀;優(yōu)選粒徑為0.5mm~5mm。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一八研究所,未經(jīng)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一八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840771.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