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車載式快速檢查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410837355.6 | 申請日: | 2014-12-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459813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8-23 |
| 發明(設計)人: | 康克軍;楊學敬;孫尚民;胡煜;顧菁宇;喻衛豐;李柯;劉磊;俞友愛 | 申請(專利權)人: | 清華大學;同方威視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V5/00 | 分類號: | G01V5/00 |
| 代理公司: | 中科專利商標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吳敬蓮 |
| 地址: | 100084***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車載 快速 檢查 系統 | ||
本發明提供一種車載式快速檢查系統。車載式快速檢查系統可以包括:X射線源;探測器;X射線源和探測器布置形成檢查通道。車載式快速檢查系統還包括控制器,配置成當被檢查車輛司機駕駛室通過X射線束時控制X射線源使得X射線照射劑量為極低,而被檢車輛后續部分通過X射線束時使得X射線源照射劑量為工作劑量。本發明的車載式快速檢查系統在實現保護駕駛人員不受X射線輻射損傷的同時,實現安全檢查系統的機動化和全自動化,并且實現快速的檢查過程。相對于現有技術的固定檢查系統或可移動檢查系統,本發明的車載式快速檢查系統更加便利和快速。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車載式快速檢查系統。
背景技術
輻射成像檢查是海關、地鐵、民航機場和鐵路系統必需的安全檢測手段。而現有的車載式快速檢查系統在檢查過程中,被檢車輛需要停在指定位置,車上包括司機等人員全部下車并離開掃描區域,然后檢查系統以一定速度主動移動從而完成對被檢車輛的檢查;在這種掃描模式下,掃描速度范圍一般是0.2~0.6米/秒,理論上檢查效率最大極限是30輛/小時。為了既保持車載式快速檢查系統機動、靈活的特點,又能提高檢查速度以實現檢查效率的提升,需考慮研發一種車載快速檢查系統。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車載快速檢查系統,其既具有機動、靈活的特點,又能夠實現快速有效的檢查。
根據本發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種車載式快速檢查系統,安裝在車輛上,其包括:輻射劑量可調的X射線源,配置成根據需要發射所需劑量的X射線以照射被檢車輛;探測器,配置成位于X射線源的相對位置并接收穿過被檢車輛的X射線信息;其中,X射線源和探測器布置成檢查通道,被檢車輛在被檢查期間移動通過檢查通道;車載式快速檢查系統還包括控制器,配置成控制X射線源以不同劑量照射被檢車輛的不同位置。
根據本發明的一方面,車載式快速檢查系統還包括可折疊轉動支架,探測器布置在可折疊轉動支架上。在公路行駛狀態下,所述可折疊轉動支架能夠折疊置于車載式快速檢查系統;在檢查工作狀態下,所述可折疊轉動支架被移動至檢查通道的橫向方向并伸展開以便形成檢查通道。
根據本發明的一方面,車載式快速檢查系統還包括一個或多個第一傳感器,配置成能夠感測到附近的車輛從而向車載式快速檢查系統發送信號以準備開始檢查。
根據本發明的一方面,車載式快速檢查系統還包括多個第二傳感器,配置成探測被檢車輛相對于X射線源的位置并將被檢車輛的位置信息發送給控制器。
根據本發明的一方面,所述多個第二傳感器布置并配置成測量車載式快速檢查系統與被檢車輛之間的相對速度。
根據本發明的一方面,通過第二傳感器的檢測結果,控制器在被檢車輛的司機駕駛室通過X射線束時控制X射線源使得X射線照射劑量為降低或者停止照射避免對人體的照射傷害。在一個實施例中,通過第二傳感器的檢測結果,控制器控制對被檢車輛的指定部分進行極低劑量照射或者停止照射,而在被檢車輛的其他部分通過X射線束時使得X射線源照射劑量為工作劑量。
根據本發明的一方面,控制器布置成結合所述多個第二傳感器測量的車載式快速檢查系統與被檢車輛之間的相對速度實施檢查以便形成X射線圖像。
根據本發明的一方面,控制器布置成結合所述多個第二傳感器測量的車載式快速檢查系統與被檢車輛之間的相對速度實施檢查,以便當被檢車輛的移動速度超過最大限值或低于最小限值時控制器報警以便中止檢查。
根據本發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種檢查車輛,包括前述的車載式快速檢查系統。
本發明的車載式快速檢查系統在實現保護駕駛人員不受X射線輻射傷害的同時,實現安全檢查系統的機動化和全自動化,并且實現快速的檢查過程。相對于現有技術的固定檢查系統或可移動檢查系統,本發明的車載式快速檢查系統更加便利和快速。
附圖及其簡要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清華大學;同方威視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清華大學;同方威視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837355.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