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檢測旋轉變壓器的配線失配的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410836615.8 | 申請日: | 2014-12-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319472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6-25 |
| 發明(設計)人: | 金成玟;韓大雄;盧正元 | 申請(專利權)人: | 現代自動車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G01R31/02 | 分類號: | G01R31/02;G01R31/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尚誠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322 | 代理人: | 龍淳 |
| 地址: | 韓國*** | 國省代碼: | 韓國;KR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檢測 旋轉 變壓器 失配 方法 | ||
本發明提供一種基于李薩如信號的量值確定第一輸入信號Rez+和第二輸入信號Rez?中的哪一者短路接地的方法,一種基于第三輸出信號S3的平均量值確定第一輸出信號S1和第三輸出信號S3中的哪一者短接到所述第一輸入信號Rez+和所述第二輸入信號Rez?中的任一者的方法,以及一種基于第四輸出信號S4的平均量值確定第二輸出信號S2和第四輸出信號S4中的哪一者短接到所述第一輸入信號Rez+的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檢測旋轉變壓器的配線失配的方法。更確切的說,本發明涉及檢測混合電動車(HEV)的旋轉變壓器的配線失配以準確地分析旋轉變壓器的故障碼的方法,旋轉變壓器檢測HEV牽引電機的速度和轉子的角位置。
背景技術
最近,歸因于高油價和二氧化碳控制,用于替代典型內燃機車的環保車輛(例如,混合電動車(HEV)、電動車(EV)和燃料電池車(FCV))的開發已迅速增加。此等環保車輛通常使用電動機作為牽引源,且具有高功率和效率的永磁同步電機(PMSM)(例如,內部永磁同步電機(IPMSM))被廣泛用作牽引電機。而且,環保車輛常常包含用于電機控制的換流器系統,和用以檢測用于電機控制的轉子絕對角位置θ的旋轉變壓器。
一般來說,旋轉變壓器包含定子、轉子和旋轉變量器。纏繞定子和轉子的線圈,使得通量分布形成關于角位置的正弦波。如果旋轉軸在第一輸入信號Rez+和第二輸入信號Rez-施加到一次側線圈(即,輸入端)之后旋轉,則磁耦合系數改變,使得具有變化載波振幅的信號從二次側線圈(即,輸出端)產生,由此二次側線圈被纏繞,使得信號改變以形成關于旋轉軸角位置的正弦和余弦波。結果,從二次側線圈產生的信號(即,輸出信號)具有正弦和余弦信號的形式。
旋轉變壓器在控制車輛電動機方面扮演重要角色。旋轉變壓器的配線失配使得難以在驅動電動機后準確地測量電動機的位置,且因此不能對電動機進行偏移校正,由此惡化車輛的驅動環境。在這點上,確定旋轉變壓器的配線失配的傳統方法包含(例如):使用為一次側的第一輸入信號Rez+和第二輸入信號Rez-的正(+)與負(-)端信號之間的偏差來檢測旋轉變壓器的配線失配,以及輸出二次側的信號,當施加第一輸入信號Rez+和第二輸入信號Rez-時產生二次側的信號。圖1中展示測試結果。然而,確定旋轉變壓器的配線失配的傳統方法展示在檢測配線失配方面的低準確度,因為針對不同失配配線出現相同信息碼。如圖1中所示,當第一輸入信號Rez+短接到第三輸出信號S3時,為信息碼的值13與值9一起出現。因此,傳統技術不能表示正確的信息碼。
韓國專利特許公開申請案第10-2013-0029195號(下文中,簡稱為文件1)公開用于檢測旋轉變壓器故障的系統。文件1建議使用正弦和余弦信號確定故障感知信號的方法。然而,文件1也有針對不同失配配線出現相同信息碼的問題。因此,需要改善診斷可靠性的更有效方法。
此背景章節中公開的上述信息僅為了增強對本發明背景的理解,且因此其可含有不形成本國家中所屬領域的一般技術人員已經知道的相關技術的信息。
發明內容
本發明涉及檢測配線失配的方法,使得可在分別具有相同信息碼的第一輸入信號Rez+和第二輸入信號Rez-中的任一者短路接地(short to ground)時以及在第一輸入信號Rez+和第二輸入信號Rez-中的任一者短接到輸出信號中的任一者時執行準確分析。因此,使用李薩如(Lissajous)信號的量值來確定輸入到一次側的具有相同信息碼的第一輸入信號Rez+和第二輸入信號Rez-的配線失配,以便確定正(+)和負(-)輸入端的配線失配,且可使用在施加第一輸入信號Rez+和第二輸入信號Rez-時得到的二次側的輸出信號的量值來準確地確定具有冗余信息碼的失配配線。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現代自動車株式會社,未經現代自動車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836615.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