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以磷尾礦為原料生產原位改性納米氫氧化鎂晶須的工藝在審
| 申請號: | 201410821982.0 | 申請日: | 2014-12-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611763A | 公開(公告)日: | 2015-05-13 |
| 發明(設計)人: | 劉生鵬;丁一剛;盛昌和;許莉莉;龍秉文;鄧伏禮;李浩陽;黃普林 | 申請(專利權)人: | 武漢工程大學;湖北六國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30B7/14 | 分類號: | C30B7/14;C30B29/10;C30B29/62 |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漢永嘉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崔友明;劉洋 |
| 地址: | 430074 湖北***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尾礦 原料 生產 原位 改性 納米 氫氧化鎂 工藝 | ||
1.一種以磷尾礦為原料制備原位改性納米氫氧化鎂晶須的工藝,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1)將浮選所得磷尾礦和稀鹽酸倒入酸解反應器中,溫度30~80℃下酸解反應1~3h;
2)將所得濾液加入到除雜反應器中,先加氧化劑氧化,然后加入氫氧化鈉或氨水等控制pH值6.5~8,然后在攪拌條件下滴加堿性溶液;所用堿的摩爾數比氯化鎂溶液中鎂離子摩爾數為1/6~1/3,過濾沉淀后得到精制氯化鎂溶液;
3)將硅烷偶聯劑和分散劑加入到上步精制氯化鎂溶液中,陳化處理;其中,硅烷偶聯劑的用量為目標產物氫氧化鎂質量的1~5wt%;分散劑的用量為目標產物氫氧化鎂質量的2~6wt%;
4)將上步混合溶液加入到超聲槽中,開啟攪拌器和超聲設備,緩慢通入氨氣進行沉鎂反應,反應時間為1~3h,pH終值為10~11;反應經陳化、過濾、洗滌、干燥可制得表面改性納米氫氧化鎂晶須,陳化溫度為25~50℃,時間為20~50min;
5)上步過濾產生的堿性濾液富含游離氨,通過氣提獲得氨氣返回至沉鎂反應工段,氣提后的液相經結晶去除氯化銨后返回至酸解反應工段。
2.如權利要求1所述以磷尾礦為原料制備原位改性納米氫氧化鎂晶須的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磷尾礦為磷礦浮選尾礦,其中含P2O5%為1.7~7.0wt%,白云石[CaO·MgO·(CO2)2]為55~75wt%。
3.如權利要求1所述以磷尾礦為原料制備原位改性納米氫氧化鎂晶須的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稀鹽酸為5~20wt%。
4.如權利要求1所述以磷尾礦為原料制備原位改性納米氫氧化鎂晶須的工藝,其特征在于步驟2)中除雜過程采用先加H2O2氧化,再用氨水控制pH為6.5~8,反應0.5~1h后再滴加堿性溶液。
5.如權利要求1所述以磷尾礦為原料制備原位改性納米氫氧化鎂晶須的工藝,其特征在于步驟2)堿性溶液為氨水、氫氧化鈉溶液或氫氧化鉀溶液。
6.如權利要求1所述以磷尾礦為原料制備原位改性納米氫氧化鎂晶須的工藝,其特征在于步驟3)硅烷偶聯劑為KH-570、KH-560、KH-550、A-172中的一種。
7.如權利要求1所述以磷尾礦為原料制備原位改性納米氫氧化鎂晶須的工藝,其特征在于步驟3)所述的分散劑為聚乙二醇、硬脂酸鈉、油酸鈉乙醇、或多聚磷酸鈉中的一種。
8.如權利要求1所述以磷尾礦為原料制備原位改性納米氫氧化鎂晶須的工藝,其特征在于步驟3)所述陳化溫度為30~90℃,時間為2~4小時
9.如權利要求1所述以磷尾礦為原料制備原位改性納米氫氧化鎂晶須的工藝,其特征在于步驟4)所述陳化溫度為25~50℃,時間為20~50min。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武漢工程大學;湖北六國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武漢工程大學;湖北六國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821982.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微向下提拉晶體生長爐
- 下一篇:一種電解槽抬包吸鋁管密閉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