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測量氣井臨界攜液流量的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410814216.1 | 申請日: | 2014-12-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533388A | 公開(公告)日: | 2015-04-22 |
| 發明(設計)人: | 韓興剛;馬海賓;李進步;馮朋鑫;徐文龍;王曉榮;王憲文;張春雨;賴海濤;高仕舉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21B47/00 | 分類號: | E21B47/00;E21B49/08;G06F19/00 |
| 代理公司: | 西安吉盛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61108 | 代理人: | 張培勛 |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測量 氣井 臨界 流量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油氣田采氣工藝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測量氣井臨界攜液流量的方法。
背景技術
氣井正常生產時,氣體為連續相,液體為分散顆粒,液體以顆粒的形式被氣體攜帶到地面,但當氣體的流速降低,其攜帶的能力將會降低,降低到一定程度后,將沒有足夠的能量使井筒中的流體連續流出井口,這樣液體將在井底聚集,形成積液。為保證氣井不積液,氣井產量必須大于臨界攜液流量,因此,氣井的臨界攜液流量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數據。
各國學者做了大量有關氣井積液預測的工作,提出了氣井臨界攜液流量模型預測氣井積液,目前形成實用價值的有Tuner模型、李閩模型和王毅忠模型等方法。
鄂爾多斯盆地蘇里格氣田是西氣東輸的主力氣源地,其主要為辮狀河河流沉積相和曲流河河流沉積相。在其成巖過程中,壓實作用和膠結作用強烈,導致其平均孔隙度僅為6.90%;平均滲透率僅為0.2640????????????????????????????????????????????????平方微米,屬于低孔低滲的致密砂巖儲層。因河流擺動強烈,各小層砂體分布不均勻,厚薄不一,夾層分布廣泛,平均滲透率級差大,且砂體內部孔隙結構特征也表現出強烈的非均質性,各層段的毛管壓力曲線差別巨大。
針對一些類似于蘇里格氣田氣井的實際情況,利用目前形成實用價值的Tuner模型、李閩模型和王毅忠模型進行計算,發現許多氣井的產量低于Tuner模型、李閩模型和王毅忠模型計算出來的最小攜液產量,但氣井并未發生積液,仍能正常生產。因此,利用目前現有的臨界攜液流量模型計算蘇里格氣田臨界攜液流量,顯然不能滿足現場實際。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解決利用目前現有的臨界攜液流量模型計算類似蘇里格氣田臨界攜液流量,顯然不能滿足現場實際的問題。
為此,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測量氣井臨界攜液流量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一:查氣井井史資料,獲得油管直徑D;取該氣井氣體,測出氣體組分,進而計算氣體相對于空氣的相對密度γ;
步驟二:測出井底壓力和溫度T,根據井底壓力和溫度T利用迭代方法計算出相應的壓縮因子;
步驟三:利用油管直徑D、氣體相對密度γ、壓力、溫度T和壓縮因子計算臨界攜液流量。
所述的相對密度γ通過如下方法獲得:
(1)取得該氣井中的氣體,并測試其組分;
(2)根據各個組分的相對分子質量求得平均相對分子質量;
(3)由平均相對分子質量與空氣的分子量作比求出相對密度γ。
所述的井底壓力和溫度T通過壓力計或回聲儀測試工具測出。
所述的臨界攜液流量通過如下公式進行計算:
式中:——臨界攜液流量,·;
γ——氣體相對密度;
T?——井下溫度,K;
?——油管鞋處的流動壓力,MPa;
D?——油管直徑,m;
——氣體在油管鞋處壓力、溫度條件下的壓縮因子。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本發明測量氣井臨界攜液流量的方法,通過引用動能因子結合蘇里格氣田實際生產數據確定臨界攜液流量公式,為確定蘇里格氣田臨界攜液流量提供了一種更簡便可靠的方法。該方法原理可靠,與現有臨界攜液流量模型相比,該方法更加符合蘇里格氣田實際情況。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滿足蘇里格氣田的實際需要,本發明提供一種測量氣井臨界攜液流量的方法,解決現有臨界攜液流量模型不能準確預測蘇里格氣田氣井積液的難題,提高積液氣井預測的準確率。
實施例1:
本實施例提供一種測量氣井臨界攜液流量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一:查氣井井史資料,獲得油管直徑D;取該氣井氣體,測出氣體組分,進而計算氣體相對于空氣的相對密度γ;
相對密度γ通過如下方法獲得:
(1)取得該氣井中的氣體,并測試其組分;
(2)根據各個組分的相對分子質量求得平均相對分子質量;
(3)由平均相對分子質量與空氣的分子量作比求出相對密度γ。
步驟二:測出井底壓力和溫度T,根據井底壓力和溫度T利用迭代方法計算出相應的壓縮因子;
井底壓力和溫度T通過壓力計或回聲儀即油氣田動態監測分析儀測出。
步驟三:利用油管直徑D、氣體相對密度γ、壓力、溫度T和壓縮因子計算臨界攜液流量。
臨界攜液流量通過如下公式進行計算:
式中:——臨界攜液流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814216.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