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對蝦養殖廢水循環凈化水處理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410813693.6 | 申請日: | 2014-12-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445834A | 公開(公告)日: | 2015-03-25 |
| 發明(設計)人: | 林志良 | 申請(專利權)人: | 莆田市山海天農業發展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2F9/14 | 分類號: | C02F9/14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億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肖平安 |
| 地址: | 351100 福建省莆田***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對蝦 養殖 廢水 循環 凈化 水處理 方法 | ||
1.一種對蝦養殖廢水循環凈化水處理方法,包括對蝦養殖池塘的微生物預凈化以及通過水管和對蝦養殖池塘依次連接的凈化系統,所述的凈化系統包括反沖式物理過濾池、沉淀池、植物濾池、生物凈化池、水泵、蓄水緩沖池、臭氧/紫外線殺菌、增氧、調溫的水質優化池,養殖池的排水口經流道依次連通反沖式物理過濾池、沉淀池、反沖式活性碳過濾池、植物濾池、反沖式生物凈化池、蓄水緩沖池、臭氧/紫外線殺菌、增氧、調溫的水質優化池,水質優化池的排出口經流道連通對蝦養殖池塘的進水,所述養殖池中央豎直設有可分層取水的排水管,所述養殖池的池底中央設有管道和顆粒物匯集排除池相連,養殖池的水經排水口匯總到一個流道進入到反沖式物理過濾池,經反沖式物理過濾池除去殘餌糞便等肉眼可見大顆粒,再經沉淀池進一步澄清后經過植物濾池、生物凈化池,流經臭氧/紫外線消毒裝置殺滅水體中細菌、病毒、寄生蟲卵等有害生物,消毒后的水經增氧、調溫的水質優化池去除殘留臭氧、增加水體溶氧并氧化部分有機質后流回養殖池循環使用。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對蝦養殖廢水循環凈化水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生物預凈化為將亞硝化細菌和硝化細菌、反硝化細菌中的脫氮硫桿菌、硫化細菌、和光合細菌這四類微生物功能菌投放到有剩余餌料并經不同微生物分解后產生出不同的污染物——氨或/和銨、還原態硫化物和小分子有機物的養殖水體中,總投放量為養殖水體體積的0.05~0.20%,各類菌群投入的體積比為,亞硝化細菌和硝化細菌∶反硝化細菌中的脫氮硫桿菌∶硫化細菌∶光合細菌=(1~4)∶(1.6~3)∶(2~3.6)∶(1~4)。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對蝦養殖廢水循環凈化水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植物濾池由粗爐渣、石灰石、碎石、粗砂組成,按照粒徑大小自下而上鋪設,進水采用自制打孔PVC管布水,出水口位于池的底部,連接PVC出水管,植物濾池中設有禾本科蘆葦屬的蘆葦(Phragmites?australis)、美人蕉科美人蕉屬的美人蕉、唇形科薄荷屬的薄荷,生物凈化池呈長方形或圓形,磚、石砌,內層應抹五層防水層,為達黑暗沉淀,池頂加蓋,池底應有1~3%的坡度,便于清刷排污,池下部設排污口和供水口,頂部應設有溢水口,沉淀池一般可分成2至數格,生物凈化池中放養濾食性貝類:牡蠣、蛤仔、縊蟶、貽貝,和濾食性魚類:羅非魚,烏頭魚,黃鰭鯛,這些生物能攝食養殖污水中的有機顆粒,生物凈化溝13中還種有藻類。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對蝦養殖廢水循環凈化水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沉淀池為砂濾池,常用的濾料為砂、礫石、牡蠣殼、石英砂、麥飯石、微孔陶瓷、珊瑚砂、硅藻土;最細一層砂料直徑為0.15~0.20mm,有效深度達1m,在有孔隙的濾料之間,原生動物和細菌自然形成生物薄膜,借助于微生物的作用,以減少水中氨氮、亞硝酸鹽、硝酸氮的含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莆田市山海天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未經莆田市山海天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813693.6/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