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ER70S-6熱軋盤條及其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410808793.X | 申請日: | 2014-12-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498818A | 公開(公告)日: | 2015-04-08 | 
| 發明(設計)人: | 張新建;鄭家良;龍國榮;李正嵩;李鴻榮;高長益;江金東;吳華;李全熙;毛銳;劉立德;劉欣;張東升;王曉萍;趙光鳳 | 申請(專利權)人: | 首鋼水城鋼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C22C38/04 | 分類號: | C22C38/04;C21C7/06;C21D8/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11002 | 代理人: | 谷慶紅 | 
| 地址: | 553028貴州*** | 國省代碼: | 貴州;5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er70s 熱軋 及其 制備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鋼鐵材料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ER70S-6熱軋盤條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近年來,我國的氣體保護焊絲發展速度較快,其用量越來越大,因此氣體保護焊絲用盤條的市場需求量迅速增大。ER70S-6熱軋盤條是用于拉拔焊絲的原料,ER70S-6焊絲是國外的氣體保護焊絲品種,該焊絲在焊接時具有較好的電弧穩定性和較高的焊縫性能,其成分嚴格按美國焊接協會AWSA5.18《氣體保護焊碳鋼焊絲規程》標準控制,相當于GB/T8110—1995(CO2氣體保護焊用鋼焊絲》的ER50-6牌號和GB/T3429—1994《焊接用鋼盤條》的H11Mn2SiA牌號以及JISZ3312-1993《低碳鋼及高強度鋼熔化極實芯焊絲》的YGW12牌號。
在ER70S-6盤條的生產中,國外采用較先進的軋制和控冷工藝,使盤條具有較好的拉拔性能,在焊絲加工過程中可省去退火工藝,減少了制造成本。基于此,大多數焊絲制造廠家要將Ф5.5mm?ER70S-6盤條經過多道次拉拔成為多種規格(如Ф1.0mm和Ф1.2mm)的焊絲,而期間的冷加工變形量大,并且未采用中間退火工藝,這就要求盤條冷變形能力強。
并且,ER70S-6焊絲鋼盤條標準中化學成分范圍較大,不經過嚴格優化控制,其綜合性能很難滿足用戶使用要求。而某些熔點低、高溫下易揮發的殘余元素和夾雜物會嚴重影響焊絲焊接操作、焊縫質量及美觀程度,并且這些元素均沒有被納入標準優化控制中,進而使得按照標準制作的焊絲用盤條很難滿足市場需求。
為此有研究者對焊絲盤條作出了研究,如專利號為200810048226.3號《拉拔用優質高碳鋼熱軋盤條的生產方法》、200910088148.4號《一種微合金化SWRH87B熱軋盤條及其制造方法》、201020202199.3號《一種Φ5.5mm簾線鋼熱軋盤條生產裝置》和201210331239.8號《一種含Nb微合金化高碳鋼熱軋盤條及制造方法》等;但是,由于現有技術在本領域的研究較為局限性,進而導致獲得的焊絲盤條產品的性能和質量依然難以滿足用戶需求,尤其是對ER70S-6焊絲鋼盤條的需求。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ER70S-6熱軋盤條及其制備方法,能夠使獲得的盤條的質量和性能均得到優化,進而增強盤條的韌性,提高盤條焊接的質量,滿足用戶的需求。
具體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的:
一種ER70S-6熱軋盤條,其化學成分以重量百分比計為C?0.06-0.10%、Si?0.8-0.98%、Mn?1.40-1.63%、P≤0.020%、S≤0.015%、O?0.0005-0.0010%、N?0.002-0.004%,余量為Fe。
所述的內控化學成分以重量百分比計為C?0.06-0.07%、Si?0.80-0.85%、Mn?1.40-1.43%、P≤0.010%、S≤0.011%、O?0.00058-0.0010%、N?0.002-0.003%,余量為Fe。
所述的ER70S-6熱軋盤條,其原料包含有鐵水、廢鋼和石灰,并且鐵水的成分為Si?0.30~0.80%、Mn?0.30~0.80%、P≤0.120%、S≤0.050%、Cr≤0.20%、Ni≤0.10%、Cu≤0.15%、As≤0.020%,鐵水的溫度≥1250℃;石灰的成分為CaO>90%、SiO2≤1.5%、S<0.15%、活性度>310ml。
該ER70S-6熱軋盤條的制備方法,制備工藝步驟中的鋼水采用無碳覆蓋劑進行覆蓋,具體的制備包括以下步驟:
(1)轉爐冶煉:將上述原料裝入轉爐中,并按照常規的冶煉方法進行原料的冶煉處理,再采用高拉補吹法控制冶煉終點,具體的是在高拉補吹法第一次拉碳時,將碳含量控制在0.10~0.15%,并在高拉終點時將碳含量控制≤0.05%,待鋼水溫度達到1680-1700℃時,出鋼,并確保出鋼時,鋼水P≤0.015%、S≤0.035%,等樣出鋼,在出鋼前鋼包溫度≥900℃,在出鋼時,采用機械投放擋渣錐擋渣出鋼,并控制鋼包的渣層厚度≤50mm,在出鋼過程中,按照鋼水量和合金的收得率投入硅錳合金,投入的硅錳合金使得后續成品鋼水中的Mn/Si比為1.8-2.0,不足的硅用硅鐵補齊,待加入完后,再向每爐鋼水(90-95t)中加入150kg硅鋁鋇進行鋼水最終脫氧處理,并同時向其中加入合成渣,合成渣的加入量為每爐鋼300kg,待出鋼完后,再在鋼包渣面上按照每爐加鋁粒20kg,并控制鋼包鋼水溫度為1580-1610℃;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首鋼水城鋼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未經首鋼水城鋼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808793.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