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促進東北紅豆杉容器苗速生的補光培育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410798194.4 | 申請日: | 2014-12-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429555A | 公開(公告)日: | 2015-03-25 |
| 發明(設計)人: | 魏紅旭;崔明星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A01G1/00 | 分類號: | A01G1/00;A01G7/04;A01C21/00 |
| 代理公司: | 哈爾濱市松花江專利商標事務所 23109 | 代理人: | 牟永林 |
| 地址: | 150081 黑龍*** | 國省代碼: | 黑龍江;2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促進 東北 紅豆杉 容器 速生 培育 方法 | ||
1.一種促進東北紅豆杉容器苗速生的補光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促進東北紅豆杉容器苗速生的補光培育方法是按以下步驟完成的:
一、采集:①、采集時間:在春季待苗木頂芽尚未開裂時進行采集,此時東北紅豆杉幼苗仍處于休眠狀態;②、選擇要求:選擇長勢健壯,苗高為2~3cm、靜止時根系長度大于2cm、靜止時根系寬度為2~3cm、且無病害的東北紅豆杉幼苗;③、采集要求:采集時連東北紅豆杉幼苗根系周圍的土坨一并挖出,以保證根系的完整,土坨大小以剛好完全包裹東北紅豆杉幼苗根系為宜,且要求包裹東北紅豆杉幼苗根系的土坨含水率90%以上;④、貯存:將東北紅豆杉幼苗放入潮濕的編織袋內,保證包裹東北紅豆杉幼苗根系的土坨含水率保持90%以上;
二、幼苗的栽種:①、栽種時間:東北紅豆杉幼苗在采集后1周內完成向栽種容器內的栽種;②、栽種容器選擇:栽種容器為細長狀,即容器高度大于容器內徑,栽種容器的高度至少為靜止時東北紅豆杉幼苗的根系長度的2倍,栽種容器的內徑至少為靜止時東北紅豆杉幼苗的根系寬度的1倍;③、將育苗基質與清水充分混合,至育苗基質的相對含水率為90%以上為止,對相對含水率為90%以上的育苗基質進行消毒處理,得到消毒后育苗基質,將消毒后育苗基質填充進育苗容器中,且在不按壓的情況下至消毒后育苗基質填充至與育苗容器邊緣持平;④、栽種:利用清水先浸洗掉東北紅豆杉幼苗根系外包裹的土坨,至東北紅豆杉幼苗的根系表面積70%以上裸露,得到待栽植東北紅豆杉幼苗,采用深植方法將待栽植東北紅豆杉幼苗栽入育苗容器內,然后提苗干至東北紅豆杉幼苗的根系剛好被覆于消毒后育苗基質以下,且保東北紅豆杉幼苗的頂芽朝上;
三、幼苗的補光處理:
東北紅豆杉幼苗栽種后一周開始進行補光處理,東北紅豆杉幼苗頂端的光照強度為1200lx~2100lx,波長為380nm~730nm,每天補光的時間為從早晨6點至夜間11點,共補光處理5個月;
四、幼苗的施肥處理:
在進行步驟三補光處理的同時對東北紅豆杉幼苗進行施肥,施肥方法盡量采用“少量多次”的原則,每兩次施肥間的間隔時間為一周,施肥持續5個月后與補光處理同時結束,在補光期間內,每株東北紅豆杉幼苗各施入氮元素的總量為16.91mg,磷元素的總量為16.91mg,鉀元素的總量為16.91mg。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促進東北紅豆杉容器苗速生的補光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二③中所述的育苗基質由草炭和珍珠巖混合而成,所述的草炭為100%成分的無泥草炭;所述的草炭與珍珠巖的體積比為3:1。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促進東北紅豆杉容器苗速生的補光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二③中所述的育苗基質按以下步驟制備的:首先對珍珠巖進行干燥處理,得到干燥的珍珠巖,然后干燥的珍珠巖攤開鋪放在地面上,再將草炭傾倒在干燥的珍珠巖之上,混合攪拌至充分均勻為止,即得到育苗基質,所述的草炭與珍珠巖的體積比為3:1;所述的草炭為100%成分的無泥草炭。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促進東北紅豆杉容器苗速生的補光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二③中所述的消毒處理:將相對含水率為90%以上的育苗基質放在容器中,按消毒液與水體積比為1:1000將消毒液和水混勻,得到稀釋后消毒液,利用噴壺將稀釋后消毒液均勻灑進盛有相對含水率為90%以上的育苗基質的容器中,攪拌2min后靜置1h~3h,稀釋后消毒液與相對含水率為90%以上的育苗基質的體積為1:9。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促進東北紅豆杉容器苗速生的補光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施肥按以下操作完成:首先磷肥、鉀肥和尿素依次加入水中,攪拌至完全溶解,得到混勻后液態肥料,將混勻后液態肥料按“少量多次”的原則,每兩次施肥間的間隔時間為一周,單次混勻后液態肥料的施加量每株60mL,施肥持續5個月后與補光處理同時結束,每株東北紅豆杉幼苗各施入氮元素的總量為16.91mg,磷元素的總量為16.91mg,鉀元素的總量為16.91mg。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未經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798194.4/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