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多醣類纖維的制備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410794967.1 | 申請日: | 2014-12-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316868A | 公開(公告)日: | 2016-02-10 |
| 發明(設計)人: | 林煜登 | 申請(專利權)人: | 財團法人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D04H1/425 | 分類號: | D04H1/425;D04H1/426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鈞成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馬雯雯;臧建明 |
| 地址: | 中國臺灣*** | 國省代碼: | 中國臺灣;7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多醣 纖維 制備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是有關于一種多醣類纖維的制備方法,且特別是有關于一種再生多醣類纖維的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近年來,科學家積極開發通過將現有的高分子材料進行溶解,制作成再生纖維以取代天然纖維的消耗。再生纖維可以廣泛應用于各種產業中,如家飾紡織品、光學薄膜、可撓式電子顯示器、化妝品、醫學藥品與食品添加物等。在再生纖維的制程上,通常利用各種化學或物理的方法,來使得再生纖維具有各種不同的性能以符合市場的需求,其例如透氣、吸濕性佳、易染色、抗靜電、抗菌等。
在紡織業中,又以廢棉織品的處理為研究重點。由于纖維素纖維同時具有柔軟性與吸濕性,故相當適合作為不織布的原料。目前纖維素不纖布是使用甲基氧化嗎啉(N-methylmorpholineN-oxide,簡稱NMMO)作為纖維素的溶劑。然而,使用NMMO來溶解纖維素不僅需要高溫,還需要經過繁復的成形過程,進而提高其制備成本。因此,亟需一種制程簡易且可在室溫下進行的再生纖維的制備方法。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一種多醣類纖維的制備方法,其具有制程簡單的優點。
本發明提出一種多醣類纖維的制備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驟。首先,提供多醣類材料。接著,將多醣類材料與離子液體混合,以形成多醣溶液。然后,將多醣溶液與成形液混合,以形成多醣成形物。接著,對多醣成形物進行均質化處理,以形成多醣均質物。然后,將多醣均質物干燥,以形成多醣類纖維。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多醣類纖維的制備方法中,將多醣類材料與離子液體在室溫下混合,以形成多醣溶液。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多醣類纖維的制備方法中,均質化處理是使用高速攪拌均質機作處理,以形成多醣均質物,且將多醣均質物干燥后,所形成的多醣類纖維呈不織布型態。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多醣類纖維的制備方法中,均質化處理步驟是使用乳化均質機作處理,以形成多醣均質物,且將多醣均質物干燥后,所形成的多醣類纖維呈薄膜型態。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多醣類纖維的制備方法中,多醣類材料包括含纖維素材料、含甲殼素材料或含淀粉材料。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多醣類纖維的制備方法中,含纖維素材料包括木漿、竹、麻、稻桿、椰殼、甘蔗或棉織品。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多醣類纖維的制備方法中,含甲殼素材料包括蝦殼、蟹殼、昆蟲甲殼或烏賊軟骨。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多醣類纖維的制備方法中,含淀粉材料包括植物的種子、塊莖或塊根。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多醣類纖維的制備方法中,離子液體由陽離子及陰離子組成。陽離子包括式(1)所示的結構:
其中R1至R5為H或碳原子數為1至8的烴基;該陰離子為選自Cl-、Br-、I-、CH3COO-及HCOO-以及PO43-中的一個。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多醣類纖維的制備方法中,離子液體包括1-乙基-3-甲基咪唑醋酸鹽(1-ethyl-3-methylimidazoliumacetate,簡稱[EMIM]OAc)。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多醣類纖維的制備方法中,成形液包括第一溶劑以及第二溶劑。第一溶劑包括水、甲醇、乙醇、丙酮或其組合。第二溶劑包括離子液體、二甲亞砜(dimethylsulfoxide,簡稱DMSO)、二甲基乙酰胺(dimethylacetamide,簡稱DMAc)或其組合。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多醣類纖維的制備方法中,不織布型態的多醣類纖維的平均纖維直徑為13μm至30μm。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多醣類纖維的制備方法中,薄膜型態的多醣類纖維的平均纖維直徑為0.080μm至0.200μm。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多醣類纖維的制備方法中,將多醣類材料與離子液體混合還包括加熱至60℃至80℃。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多醣類纖維的制備方法中,均質化處理為3至5分鐘。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多醣類纖維的制備方法中,多醣類材料還包括反應性染料,且將多醣溶液與成形液混合后,反應性染料與多醣類材料分離,以形成不具有反應性染料的多醣成形物。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財團法人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未經財團法人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794967.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