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矯直輥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410791497.3 | 申請日: | 2014-12-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550335A | 公開(公告)日: | 2015-04-29 |
| 發明(設計)人: | 文國棟 | 申請(專利權)人: | 成都聚智工業設計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1D3/02 | 分類號: | B21D3/0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錦江***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矯直 結構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機械制造中的管材矯直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矯直輥結構。
背景技術
目前,在管材生產行業中,對于剛從生產線中走下來的管材都需要進行矯直,以獲得良好的性能和質量。現有技術中,采用矯直輥的矯直機是矯正管材常用的設備機器。矯直輥為了保證良好的使用性能,有的是可替換的矯直輥,有的是加了特殊材質不會對管材造成磨損的矯直輥。而且,為了能夠對不同的彎曲程度進行加工,有的矯直輥之間的間距可以調節從而適應不同的彎曲管材;為了增加機器的人性化,會加入小的矯直輥來使得彎曲管材不停的旋轉。但是,一方面,更多的矯直輥意味著更精細的矯直程度,另一方面,追求更精細的矯直程度需要增加更多的矯直輥,即需要擴充矯直機的占用空間。現有的矯直機不能在矯直的精度與矯直機的體積之間尋求一個良好的平衡。
發明內容
鑒于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陷,本發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種矯直輥結構。
本發明的目的將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一種矯直輥結構,包括主矯直輥和傳動部件,所述主矯直輥包括上主矯直輥和下主矯直輥,所述上主矯直輥與所述下主矯直輥呈上下交錯排列,所述上主矯直輥與所述下主矯直輥分別與所述傳動部件連接,所述矯直輥結構還包括副矯直輥,所述副矯直輥設于所述上主矯直輥和/或所述下主矯直輥的左右間距中。
優選的,上述的一種矯直輥結構:所述副矯直輥與所述主矯直輥空間夾角為90°。
優選的,上述的一種矯直輥結構:所述副矯直輥為一個或者多個。
優選的,上述的一種矯直輥結構:所述矯直輥結構還包括驅動部件,所述驅動部件帶動所述傳動部件旋轉。
優選的,上述的一種矯直輥結構:所述主矯直輥和所述副矯直輥分別是側面呈圓弧形內凹的圓柱體。
優選的,上述的一種矯直輥結構:所述副矯直輥通過所述傳動部件與減速器連接。
本發明的突出效果為:?1)副矯直輥的增加,可以充分利用主矯直輥之間的空隙,不會因為增加結構部件而增大矯直機的體積;2)副矯直輥可以帶動管材旋轉,同時可以對管材進行微小細節的矯直,提高矯直機的矯直效果;3)主矯直輥與副矯直輥的旋轉速度不同,可以保證不同的時間段內管材能夠得到充分的矯直;4)副矯直輥的傳動作用,可以帶動管材前進,移動速度緩慢,矯直效果突出。
以下便結合實施例附圖,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的詳述,以使本發明技術方案更易于理解、掌握。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施例的矯直輥的正面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施例的矯直輥的側面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和圖2所示,本實施例的一種矯直輥結構,包括主矯直輥和傳動部件,主矯直輥包括上主矯直輥1和下主矯直輥2,上主矯直輥1與下主矯直輥2呈上下交錯排列,管材通過上主矯直輥1與下主矯直輥2之間的垂直間隙進入矯直結構,并通過上下兩者的擠壓進行矯直。上主矯直輥1與下主矯直輥2分別與傳動部件連接,傳動部件與驅動部件連接,驅動部件帶動傳動部件從而帶動主矯直輥旋轉。本實施例的矯直輥結構還包括兩個副矯直輥3,副矯直輥3設于上主矯直輥1和下主矯直輥2的左右間距中,并且副矯直輥3與上主矯直輥1或者下主矯直輥2的空間夾角為90°。主矯直輥和副矯直輥3分別是側面呈圓弧形內凹的圓柱體。
為了達到充分矯直的目的,副矯直輥3通過傳動部件與減速器連接,此種情況下,主矯直輥與副矯直輥3的旋轉速度不同,并且副矯直輥3負責旋轉帶動管材前進,比主矯直輥的旋轉速度慢,更有利于管材的塑形。
本發明尚有多種實施方式,凡采用等同變換或者等效變換而形成的所有技術方案,均落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成都聚智工業設計有限公司,未經成都聚智工業設計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791497.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