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雙箱古箏在審
| 申請號: | 201410769118.0 | 申請日: | 2014-12-1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485087A | 公開(公告)日: | 2015-04-01 |
| 發明(設計)人: | 田泉 | 申請(專利權)人: | 揚州民族樂器研制廠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10D1/00 | 分類號: | G10D1/00;G10D3/0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25000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古箏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樂器,具體地說,尤其涉及一種雙箱古箏。
背景技術
古箏是古老的民族樂器,結構由面板、底板和側板共同形成了古箏的共鳴腔,共鳴箱上有前后岳山、弦釘、調音盒、琴足、出音口、底板、穿弦孔組成,裝配時加上箏柱、弦,用手指撥彈琴弦引發琴弦的振動,振動的琴弦通過琴碼(雁柱)與音柱把振動傳達到共鳴箱面板,面板振動再引起共鳴箱腔內的空氣振動,再通過底板的振動及反射加強腔內空氣與面板的振動。由多次振動被擴大了的古箏聲音,同時從底板的音孔傳出來就是我們聽到的樂音。現有的古箏共鳴體,發出的聲音很干,不夠清越和圓潤。
發明內容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雙箱古箏,用于解決傳統技術中古箏音色不夠清越、圓潤的問題,提供了一種擁有雙箱共鳴的古箏。
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雙箱古箏,包括面板1、底板2、兩端的端板和前后側板,面板1、底板2、兩端的端板和前后側板組成中空的共鳴體,所述面板1和底板2之間設有隔板3,所述共鳴體內間隔設置有第一音梁7和第二音梁8,隔板3穿過第一音梁7和第二音梁8將共鳴體分為上下兩部分,所述隔板3上設置有音孔甲4、音孔乙5、音孔丙6。
優選的,所述音孔甲4設置在右側擋板和第一音梁7之間,為直徑10厘米的圓形孔。
優選的,所述音孔乙5設置在第一音梁7和第二音梁8之間,為直徑10厘米的圓形孔。
優選的,所述音孔丙6設置在第二音梁8和擋板9之間,為直徑為6.5厘米的圓形孔。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發明雙箱古箏采用隔板將原先的共鳴區分成上下兩個部分,使得古箏擁有兩個共鳴箱,第一共鳴箱振動從面板傳至隔板,隔板同時又是第二共鳴箱的面板,將振動傳至底板,連接上下兩層,共鳴箱又有音柱,這樣雙箱共振發出更圓潤、松透的樂音,而且音量增大。工藝較復雜,制作需精細嚴密。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隔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面板;2、底板;3、隔板;4、音孔甲;5、音孔乙;6、音孔丙;7、第一音梁;8、第二音梁;9、擋板;10、第一音孔;11、第二音孔;12、第三音孔。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進一步說明:
雙箱古箏,包括面板1、底板2、兩端的端板和前后側板,面板1、底板2、兩端的端板和前后側板組成中空的共鳴體,所述面板1和底板2之間設有隔板3,共鳴體內間隔設置有第一音梁7和第二音梁8,隔板3穿過第一音梁7和第二音梁8將共鳴體分為上下兩部分,隔板3上設置有音孔甲4、音孔乙5、音孔丙6。音孔甲4設置在右側擋板和第一音梁7之間,為直徑10厘米的圓形孔;音孔乙5設置在第一音梁7和第二音梁8之間,為直徑10厘米的圓形孔;音孔丙6設置在第二音梁8和擋板9之間,為直徑為6.5厘米的圓形孔。
如附圖所示,雙箱古箏,隔板3將古箏的共鳴體分為上下兩個部分,面板1和底板2之間間隔設置有第一音梁7和第二音梁8,隔板3從古箏箏體右側擋板穿過第一音梁7和第二音梁8延伸至擋板9,隔板將共鳴體分為多個共鳴區。在演奏古箏時,用手指撥彈琴弦引發琴弦的振動,振動的琴弦通過琴碼(雁柱)與音柱將振動傳達到共鳴箱面板1,面板1振動再引起共鳴體內的空氣振動,再通過隔板3的震動及反射加強了面板1的震動,與此同時,隔板3又作為另一面板將振動通過第一音梁7、第二音梁8、音孔甲4、音孔乙5和音孔丙6傳遞給共鳴體內的空氣,再通過底板2的振動及反射加強共鳴體內空氣與面板1的振動。琴弦的震動經過多次振動被擴大了,最終從底板的音孔傳出來,也就是我們聽到的樂音。音孔甲4是直徑為10厘米的圓形孔,音孔乙5是直徑為10厘米的圓形孔,音孔丙6是直徑為6.5厘米的圓形孔,音孔甲4設置在高音區,若孔徑太小,則發出的聲音過于沉悶,音孔甲4、音孔乙5和音孔丙6設置的位置和孔徑大小均經過若干次驗證,最終得到最佳設置位置,使得雙箱古箏發出的聲音最為圓潤、松透。本發明雙箱古箏,具有更多的共鳴區,彈奏出的聲音更為圓潤、圓潤、清越。
綜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用來限定本發明實施的范圍,凡依本發明權利要求范圍所述的形狀、構造、特征及精神所為的均等變化與修飾,均應包括于本發明的權利要求范圍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揚州民族樂器研制廠有限公司,未經揚州民族樂器研制廠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769118.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