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巨菌草-草菇-菌肥”相互促生和轉化的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410750383.4 | 申請日: | 2014-12-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429610A | 公開(公告)日: | 2015-03-25 |
| 發明(設計)人: | 林興生;林占熺;林冬梅;林輝;羅海凌;張雙雙;林占森;林春梅 | 申請(專利權)人: | 福建農林大學 |
| 主分類號: | A01G1/04 | 分類號: | A01G1/04;C05G3/00;C05F17/00 |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創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學俊 |
| 地址: | 350002 福***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巨菌草 草菇 菌肥 相互 轉化 方法 | ||
1.一種“巨菌草-草菇-菌肥”相互促生和轉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巨菌草為草菇生長提供遮陰,其光合作用產生的O2促進草菇生長,把新鮮巨菌草轉化為草菇的栽培料;草菇生長過程中產生的CO2及其廢菌料作為生物有機肥促進巨菌草生長;從而實現“巨菌草-草菇-菌肥”三者之間的相互促生和轉化,形成“草-菌-肥”的循環綜合利用系統。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巨菌草-草菇-菌肥”相互促生和轉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1)在春季栽培巨菌草,使巨菌草自然生長形成株距為18-22cm,行間距200cm的“陰棚”;
(2)然后在“陰棚”內以新鮮的巨菌草栽培草菇;
(3)最后以栽培草菇的廢菌料作肥料,施至巨菌草的根部周圍,形成“草-菌-肥”的循環綜合利用系統。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巨菌草-草菇-菌肥”相互促生和轉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1)具體為:在春季,挖深25cm、寬40cm的直溝,溝間距200cm,在溝內放二排巨菌草莖條,莖條頭尾相連,排間距30cm,蓋土壓實;巨菌草生長后,自然形成株距為15-35cm,行間距為200cm的“陰棚”,為草菇栽培提供空間和遮陰。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巨菌草-草菇-菌肥”相互促生和轉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2)中草菇的栽培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a)新鮮巨菌草的預處理:就地收割新鮮巨菌草,將其破碎成12-15cm長的碎草段,然后加入麩皮、石灰、輕質碳酸鈣,將以上材料拌勻堆制24小時后,加入纖維素降解菌再堆制3天,制得培養料;
b)整畦、鋪料、搭防雨調溫塑料小拱棚:在兩行巨菌草之間的“陰棚”內中間處整成寬80cm,邊緣高10cm、中間高15cm的土畦,畦面灑一層石灰消毒防蟲,在畦面上按30kg/m2鋪上處理好的培養料;在畦面上搭建高100cm的塑料小拱棚,用以防雨調溫;
c)播種:播種量為培養料重量的8%,將90wt%的菌種與培養料混勻,并堆成中間高兩邊低的“饅頭”形狀,剩余10wt%的菌種撒在料面。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巨菌草-草菇-菌肥”相互促生和轉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a)中麩皮的用量為碎草段重量的9%,石灰的用量為碎草段重量的3-5%,輕質碳酸鈣的用量為碎草段重量的1%。
6.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巨菌草-草菇-菌肥”相互促生和轉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3)具體為:在栽培草菇的廢料中,加入用量為廢料重量1%的尿素溶液,充分拌勻后堆制發酵7天,然后直接施至巨菌草的根部周圍,施肥量為120kg/畝。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福建農林大學,未經福建農林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750383.4/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纖維打包稱重標識流水線裝置
- 下一篇:料袋檢選機的推包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