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大層高框架剪力墻結構體系在審
| 申請號: | 201410740560.0 | 申請日: | 2014-11-2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481056A | 公開(公告)日: | 2015-04-01 |
| 發明(設計)人: | 侯俊鋒;蘇三慶;王志杰;鄒永春;李勝利;鄧博團;鄒穎嫻 | 申請(專利權)人: | 西安科技大學 |
| 主分類號: | E04B2/56 | 分類號: | E04B2/56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710054***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層高 框架 剪力 結構 體系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房屋工程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大層高框架剪力墻結構體系。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中,礦山立井井塔是在立井井筒上部的建筑物,主要用來安放提升設備和井下、地面之間人員、材料、礦物的交通中樞。礦山立井井塔由于箕斗安放的需要,具有大層高的特點,若依照常規民用高層建筑結構進行結構設計,會導致剪力墻厚度過大,顯得笨重不經濟;對高層建筑來說,設置一定數量的剪力墻是抵抗水平荷載(風、地震)的有效途徑。
剪力墻的厚度主要依據《高層建筑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建筑抗震設計規范》、《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等規范中的相關條文選取?,F行規范都對剪力墻的厚度設置有一定的建議,但對大層高工業建筑來說并不適用,會導致剪力墻厚度過大;主流結構設計軟件主要是基于普通民用高層建筑開發的,由于其約束或構造端柱(翼墻)截面尺寸較小對剪力墻的約束作用可以忽略,而大層高工業建筑端柱(翼墻)截面尺寸很大對剪力墻有很強的約束作用;因此進行結構設計時,簡單搬用一般結構設計軟件會導致設計的剪力墻過于笨重并且不符合結構設計理念。
本發明作者經過長時間的研究和實踐終于獲得了上述作品。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大層高框架剪力墻結構體系,用以克服上述技術缺陷。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大層高框架剪力墻結構體系,其包括外圍剪力墻,其設置在丼塔外圍,在所述的外圍剪力墻的內側四周上設置扶壁框架柱,壁厚為200mm~300mm;并且,所述的扶壁框架柱截面長邊尺寸是短邊尺寸的1.5倍以上;在高框架的中間設置內部框架柱,內部框架柱的截面為1200x1500mm。
進一步地,在所述的內部框架柱之間設置交叉的加強筋組,加強筋組并排設置,在中間有交點。
進一步地,在扶壁框架柱與剪力墻的連接處設置有角鋼,角鋼的支撐段設置在剪力墻中,伸出段設置在扶壁框架柱內;在扶壁框架柱內設置有兩排加強筋。
與現有技術相比較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按照本發明的剪力墻結構體系,可以有效減小剪力墻的厚度,同時滿足結構規范的設計理念。
由于底層安放箕斗的需要,層高在16~20米,依據《建筑抗震設計規范》《高層建筑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相關條文的要求,其剪力墻厚度將達到0.80m以上,本發明提出按照構造要求設置剪力墻,其作為第一道抗震防線,不承擔豎向荷載,大截面壁柱作為第二道抗震防線承擔全部豎向荷載及部分水平荷載。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大層高框架剪力墻結構體系的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圖1中的局部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的剪力墻縱向受力分布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的截面受力分布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上述的和另外的技術特征和優點作更詳細的說明。
請參閱圖1所示,其為本發明大層高框架剪力墻結構體系的示意圖,本發明中的高框架剪力墻包括外圍剪力墻3,其設置在丼塔外圍,扶壁柱對彈性支承梁對剪力墻起約束作用,壁厚為200mm~300mm,主要是起穩定控制作用。
在所述的外圍剪力墻3的內側四周上設置扶壁框架柱2,并且,所述的扶壁框架柱2截面長邊(主彎矩方向)尺寸是短邊(垂直于主彎矩方向)尺寸的1.5倍以上,豎向荷載起控制作用。
在高框架的中間設置內部框架柱1,主要承擔豎向載荷;在本實施例中,內部框架柱1的截面為1200x1500mm。
請結合圖3和圖4的受力圖,圖中,b為剪力墻的端柱中心線之間的寬度,h為剪力墻的高度,t為剪力墻的厚度,ck為剪力墻端柱寬度,cg為剪力墻端柱高度,qcr為剪力墻截面臨界荷載。
在本實施例中,為了進一步加強剪力墻體系的強度,在內部框架柱1之間設置交叉的加強筋組4,加強筋組4并排設置,在中間有交點。
在扶壁框架柱2與剪力墻的連接處設置有角鋼22,角鋼22的支撐段設置在剪力墻3中,伸出段設置在扶壁框架柱2內;在扶壁框架柱內設置有兩排加強筋21。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對發明而言僅僅是說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專業技術人員理解,在發明權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圍內可對其進行許多改變,修改,甚至等效,但都將落入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西安科技大學,未經西安科技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740560.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