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網絡數據獲取方法及裝置在審
| 申請?zhí)枺?/td> | 201410740506.6 | 申請日: | 2014-12-0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468782A | 公開(公告)日: | 2015-03-25 |
| 發(fā)明(設計)人: | 伯諾克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國雙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L29/08 | 分類號: | H04L29/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識產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李志剛;吳貴明 |
| 地址: | 100086 北京市海淀區(qū)***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網絡 數據 獲取 方法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互聯網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網絡數據獲取方法及裝置。
背景技術
在日常生活或者生產作業(yè)中,很多數據需要實時采集,并研究采集到的數據的變化規(guī)律,從而指導人們的日常生活或者生產作業(yè)。比如,實時采集溫度、空氣濕度、PM2.5等數據變化情況;或者,在互聯網領域中,實時采集某網站的客流量。通常情況下,我們利用服務端實時采集諸如上述數據,再將服務端獲取的數據發(fā)送至客戶端,在客戶端對數據的變化規(guī)律進行研究。
一般情況下,采用基于輪詢的實時系統(tǒng)經固定時間間隔向服務端輪詢查詢數據的方式,請求服務端向客戶端提供實時數據。由于客戶端性能上的制約,往往輪詢查詢時間間隔會長于服務端采集數據的時間間隔。因此,客戶端每次獲取的實時數據是間斷的(即不能獲取服務端采集的每一個實時數據),并且由于網絡上的延遲或請求丟失等原因,可能造成展示給客戶端的數據在某些時刻是不準確的。例如,由于網絡延遲,使得在客戶端第一次請求的數據尚未返回客戶端的情況下,第二次請求的數據已經到達客戶端。這就造成了客戶端獲取的數據的變化規(guī)律與服務端實際采集的數據的變化規(guī)律產生偏差。于是,采用傳統(tǒng)方式獲取的數據不能體現出真實數據的變化規(guī)律。圖1為現有方法獲取的網絡數據的示意圖。服務端采集的數據按照1秒的時間間隔進行更新,而客戶端每間隔5秒向服務端發(fā)出一次請求消息。圖1給出了服務端采集的數據的變化情況和客戶端獲得的數據的變化情況。從圖1可以看出,由于客戶端只是獲取服務端采集的數據中某幾個時刻的數據,大部分時刻的數據并沒有獲取,因此,這些數據的變化情況和服務端采集的數據的真實變化情況相差較大。
通常,解決此問題的方法是盡量縮短輪詢時間間隔,即縮短客戶端向服務端發(fā)送請求消息的時間間隔。這種方法使得客戶端能夠獲取到更多的數據,從而這些數據的變化規(guī)律也更加接近真實數據的變化。但是,該方法也同時存在以下幾個問題:輪詢時間間隔的縮短會加重服務端和客戶端帶寬消耗、影響客戶端性能;由于網絡請求是無序的,過短的輪詢時間間隔會導致在上一次請求未返回的情況下,第二次請求已先于上一次請求傳回客戶端。因此,現有方式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提高客戶端獲取的數據的準確性,但是卻是以犧牲客戶端性能和帶寬為代價;并且,當輪詢時間間隔過短,反而會降低客戶端獲取的數據的準確性。
針對相關技術中由于客戶端從服務端獲取數據的準確性過度依賴于客戶端發(fā)送請求的時間間隔而導致的以損耗客戶端性能為代價提高獲取數據的準確性的問題,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案。
發(fā)明內容
針對現有的客戶端從服務端獲取的網絡數據準確性差的問題而提出本發(fā)明,為此,本發(fā)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網絡數據獲取方法及裝置,以解決上述問題。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根據本發(fā)明的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網絡數據獲取方法。該方法包括:服務端獲取第一請求時間,其中,第一請求時間為客戶端上一次向服務端發(fā)出的請求消息到達服務端的時間,服務端用于采集數字,并且服務端采集數字的時間間隔為預設采集時間間隔;服務端獲取第二請求時間,其中,第二請求時間為客戶端本次向服務端發(fā)出的請求消息到達服務端的的時間;服務端根據第一請求時間、第二請求時間和預設采集時間間隔計算數字采集個數,其中,數字采集個數為第一請求時間至第二請求時間的時間間隔內服務端采集的數字個數;服務端獲取第一請求時間至第二請求時間內采集的數字;服務端根據采集的數字和數字采集個數計算目標數字;服務端將目標數字發(fā)送給客戶端。
進一步地,服務端根據第一請求時間、第二請求時間和預設采集時間間隔計算數字采集個數包括:確定預設采集時間間隔;按照以下方式計算數字采集個數:P=[(T2-T1)/t],其中,P為數字采集個數,T2為第二請求時間,T1為第一請求時間,[(T2-T1)/t]為小于或者等于(T2-T1)/t的最大整數。
進一步地,第二請求時間為客戶端第一次向服務端發(fā)出的請求到達服務端的時間,服務端獲取第一請求時間包括:服務端確定第二請求時間為第一請求時間。
進一步地,服務端根據采集的數字和數字采集個數計算目標數字包括:服務端計算采集的數字之和;按照以下方式計算目標數字:Q=A/P,其中,Q為目標數字,A為采集的數字之和。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國雙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北京國雙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740506.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物聯網無線感知系統(tǒng)和方法
- 下一篇:云桌面的處理方法及裝置
- 數據顯示系統(tǒng)、數據中繼設備、數據中繼方法、數據系統(tǒng)、接收設備和數據讀取方法
- 數據記錄方法、數據記錄裝置、數據記錄媒體、數據重播方法和數據重播裝置
- 數據發(fā)送方法、數據發(fā)送系統(tǒng)、數據發(fā)送裝置以及數據結構
- 數據顯示系統(tǒng)、數據中繼設備、數據中繼方法及數據系統(tǒng)
- 數據嵌入裝置、數據嵌入方法、數據提取裝置及數據提取方法
- 數據管理裝置、數據編輯裝置、數據閱覽裝置、數據管理方法、數據編輯方法以及數據閱覽方法
- 數據發(fā)送和數據接收設備、數據發(fā)送和數據接收方法
- 數據發(fā)送裝置、數據接收裝置、數據收發(fā)系統(tǒng)、數據發(fā)送方法、數據接收方法和數據收發(fā)方法
- 數據發(fā)送方法、數據再現方法、數據發(fā)送裝置及數據再現裝置
- 數據發(fā)送方法、數據再現方法、數據發(fā)送裝置及數據再現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