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含重金屬廢水的處理回用方法及裝置無效
| 申請號: | 201410736007.X | 申請日: | 2014-12-0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478117A | 公開(公告)日: | 2015-04-01 |
| 發明(設計)人: | 白志山;姚本飛;趙雙良;宣晉;楊曉勇 | 申請(專利權)人: | 華東理工大學 |
| 主分類號: | C02F9/02 | 分類號: | C02F9/02;C02F101/20 |
| 代理公司: | 上海專利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項丹 |
| 地址: | 200237 上海市***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重金屬 廢水 處理 方法 裝置 | ||
1.一種含重金屬廢水的處理回用方法,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a)將吸附顆粒和含重金屬廢水原料分別送入混合裝置中進行混合,使得混合和吸附作用同時進行;
(b)將均勻地混合了吸附顆粒的含重金屬廢水進行水力旋流,以強化吸附顆粒的吸附作用,并預分離吸附顆粒和含重金屬廢水;以及
(c)將經預分離的吸附顆粒返回混合裝置中與含重金屬廢水原料進行混合,將經預分離的含重金屬廢水進行過濾,以進一步分離含重金屬廢水中的吸附顆粒,并將經進一步分離的吸附顆粒返回混合裝置中與含重金屬廢水原料進行混合,同時排出經過濾的含重金屬廢水送入后續工藝回用。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方法還包括:
(d)把吸附顆粒定期從混合裝置中排出,以更新吸附顆粒。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顆粒是具有多孔結構的樹脂吸附劑,根據所處理的含重金屬廢水中重金屬的成分和含量,視需要在其表面上嫁接所需的官能團。
4.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a)中,根據含重金屬廢水原料的流量定期加入所需量的吸附顆粒。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立方米含重金屬廢水原料中加入300~400g吸附顆粒。
6.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b)中,在水力旋流中,吸附顆粒產生公轉并伴隨自轉,以強化吸附顆粒的吸附作用,并預分離吸附顆粒和含重金屬廢水。
7.一種含重金屬廢水的處理回用裝置,該裝置包括:
混合裝置(1),用于對吸附顆粒和含重金屬廢水原料進行混合,使得混合和吸附作用同時進行;
與混合裝置(1)連接的水力旋流器(3),用于將均勻地混合了吸附顆粒的含重金屬廢水進行水力旋流,以強化吸附顆粒的吸附作用,并預分離吸附顆粒和含重金屬廢水;
與水力旋流器(3)連接的過濾裝置(4),用于將經預分離的含重金屬廢水進行過濾,以進一步分離含重金屬廢水中的吸附顆粒,并將經進一步分離的吸附顆粒返回混合裝置中與含重金屬廢水原料進行混合,同時排出經過濾的含重金屬廢水送入后續工藝回用。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該裝置還包括置于混合裝置(1)與水力旋流器(3)之間的泵(2),用于將均勻地混合了吸附顆粒的含重金屬廢水泵送至水力旋流器(3)進行水力旋流。
9.如權利要求7或8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力旋流器(3)的入口呈與其主體區域相切布置,其入口管徑為(0.15~0.25)D,底部出口管徑為(0.07~0.10)D,頂部出口管徑為(0.20~0.30)D,其中D為水力旋流器(3)的公稱直徑;所述水力旋流器(3)的分流比為30~40%。
10.如權利要求7或8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過濾裝置(4)內陶瓷膜管密布微孔,其孔徑為0.02~0.07μm。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華東理工大學,未經華東理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736007.X/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用于壓縮機的分液器及其壓縮機
- 下一篇:一種分流型蒸發式冷凝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