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以龍眼核為主要原料治療疝氣的中藥有效
| 申請號: | 201410722081.6 | 申請日: | 2014-12-0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474221B | 公開(公告)日: | 2017-11-28 |
| 發明(設計)人: | 許煥明 | 申請(專利權)人: | 大新縣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A61K36/8962 | 分類號: | A61K36/8962;A61P43/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億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11350 | 代理人: | 張鋒 |
| 地址: | 532300 廣西壯族自*** | 國省代碼: | 廣西;4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龍眼 主要原料 治療 疝氣 中藥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中藥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以龍眼核為主要原料治療疝氣的中藥。
背景技術
疝氣又名小腸氣,是腹內臟器由正常位置經腹壁上孔道或薄弱點突出而形成的包塊。成人主要是由咳嗽、便秘、生氣、重體力勞動、排尿困難等因素引起腹腔壓力突然增高沖破疝環覆膜所致,小兒常因啼哭引起。疝氣會影響患者的消化系統,從而出現下腹部墜脹、腹脹氣、腹痛、易疲勞和體質下降等癥狀。小兒腹股溝疝氣首先影響患者的消化系統,從而出現下腹部墜脹、腹脹氣、腹痛、便秘、吸收功能差、易疲勞和體質下降等癥狀。臍疝是以小兒啼哭或排便時臍凸突為主要臨床癥狀。
由于小兒咳嗽、哭鬧、噴嚏等引起體內氣血運行不暢、滯留而導致的腹壓增高,迫使腹腔內的臟器游離,進入人體內薄弱或缺損、縫隙的部位。因此引起疝氣的主要原因是氣血不暢。
目前治療疝氣的主要手段是手術治療,但是由于患兒年齡小、手術風險大、花費高、愈合慢,給患兒帶來了很大的恐懼和痛苦,因此本發明提供一種安全有效的中藥療法。
龍眼(Dimocarpus longan Lour),又稱桂圓,益智,常綠大喬木,樹體高大。7~8月果實成熟呈黃褐色時采摘。為無患子科植物,果供生食或加工成干制品,肉、核、皮及根均可作藥用。龍眼是我國熱帶水果品種之一,以其果肉具有抗氧化、抗焦慮、抗癌、降脂護心和抑菌等作用。以及龍眼肉可以加工成方便食用龍眼膏、美味可口的果汁及具有一定功效的保健酒。而逐步成為由單一的作水果食用向保健食品精深加工方面發展,市場開發前景十分廣闊。
大新縣龍眼栽培歷史悠久,是全國六大龍眼生產基地縣之一。大新縣屬于廣西壯族自治區崇左市管轄,位于廣西西南部,正西與越南民主共和國毗連,國界線長40余公里,距自治區首府南寧143公里,縣內各鄉鎮均已通柏油公路,交通十分方便。縣城桃城鎮,是全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大新龍眼以果大、肉厚、味道甘甜、數量多、產量高而馳名區內外,暢銷內地、港澳、東南亞,多年來均供不就求。榮獲2001年中國北京國際農業博覽會名牌產品稱號。目前,全縣龍眼種植面積達16.1萬畝,其中石硤、儲良、大烏園等龍眼面積13萬畝,占種植面積的82%。龍眼樹的種植主要是為了得到龍眼。而龍眼主要的加工成品有桂圓干、桂圓肉、桂圓糕、桂圓酒等。但人們卻忽略了龍眼加工過程中副產的龍眼核,當地的龍眼核都是丟棄或用于培育龍眼樹苗,沒有利用龍眼核用于醫藥方面創造更大的經濟價值。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以龍眼核為主要原料治療小兒疝氣的中藥,制備使用方法簡單,原料來源廣成本低,治療小兒疝氣無需手術,無創傷、無痛苦、恢復快、效果顯著。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以龍眼核為主要原料治療疝氣的中藥,它的原料包括以下重量分數:
龍眼核 30-35份;
苦楝子 25-30份;
艾草 15-20份;
八角茴香 10-15份;
升麻 8-10份;
千斤拔 5-8份;
蔥白 5-8份;
黃酒 10-15份。
以龍眼核為主要原料治療疝氣的中藥的制備方法,是按上述的重量分數取龍眼核、苦楝子、艾草、八角茴香、升麻、千斤拔、蔥白和黃酒,首先將苦楝子去核備用,再將龍眼核、苦楝子、艾草、八角茴香、升麻、千斤拔和蔥白粉碎,加入酒精度為30-40度且溫度為40-50℃的黃酒,浸泡20天以上,使用時攪拌均勻后與藥渣一起敷于患處,早晚各一次。
所述的龍眼核,中文學名:龍眼核,別稱:圓眼核、桂圓核仁,植物界,英文名:Longan Flower,是龍眼(拉丁學名:Dimocarpus longgana Lour.)的種仁,【性味】苦;澀;平,【歸經】肝;脾;膀胱經,【功用主治】止血,定痛,理氣,化濕。治創傷出血,疝氣,瘰疬,疥癬,濕瘡。
所述的苦楝子為楝科植物楝樹Melia azedarach L.的干燥成熟果實,中文學名:苦楝子,別稱:楝子,苦苓子,金鈴子、煉棗子、練棗子,【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Melia azedarach L. 2.Melia toosendan,【歸經】肝;胃經,【性味】苦寒,【主治】脘腹脅肋疼痛;疝痛;蟲積腹痛;頭癬;凍瘡。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大新縣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未經大新縣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722081.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