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具光學調控膜的背光模塊有效
| 申請號: | 201410717626.4 | 申請日: | 2014-12-0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330921B | 公開(公告)日: | 2017-08-18 |
| 發明(設計)人: | 王炯翰;劉勇鑫 | 申請(專利權)人: |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2F1/13357 | 分類號: | G02F1/13357 |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誠同業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11006 | 代理人: | 梁揮,尚群 |
| 地址: | 中國臺灣新竹科*** | 國省代碼: | 臺灣;7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光學 調控 背光 模塊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背光模塊,特別是一種具有光學調控膜的直下式背光模塊。
背景技術
近年來,液晶顯示裝置的技術漸趨成熟。隨著消費者的喜好及要求增加,液晶顯示裝置也逐漸走向薄型化。為求達到薄型化的目的,液晶顯示裝置的各組成部分均需進行厚度的縮減,例如顯示面板、光學膜片及背光模塊。其中背光模塊因需要混光空間,所需要的厚度通常較大,因此也成了主要進行厚度縮減的目標。
圖1A為直下式背光模塊的示意圖,具有載板24、多孔反射片22、下反射片26及擴散板23,載板24上設置有多個光源25,多孔反射片22設置于光源25上方用以分配光源25所產生的光線,其中多孔反射片22與擴散板23的距離為H1,多孔反射片22至光源25頂面的距離為H2。多孔反射片22上設有多個出光孔,藉此,多孔反射片22可選擇性地反射光源25的光線,或者允許光線通過,以達到分配光線以產生均勻背光的目的。
然而,當進行更輕薄的模塊設計時,如圖1B所示,可降低多孔反射片22與擴散板23之間的距離H1以降低厚度,但是因為一次光線會直接從出光孔散射出去,因此一次光直射區域限制范圍過大,亦即光源25投影至多孔反射片22的區域(無出光孔布設范圍)過大,以至于會在光源上方對應擴散板23的區域會有暗區的情況產生。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背光模塊,可縮小一次光線直射區域的限制,解決光源上方暗區的問題。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背光模塊,具有較薄的厚度并能兼顧背光的均勻性。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背光模塊,包含光源模塊及光學調控膜。光源模塊包含至少一光源;光學調控膜設置于光源模塊上方并具有多個第一出光孔,用以分配光源產生的光線于不同位置的第一出光孔穿射而出。光學調控膜包含至少一區塊分別對應至少一光源,光源于區塊內的光源投影位置為分布于區塊內的第一出光孔所圍繞。
第一出光孔于光學調控膜朝向光源模塊的一面具有第一開口,并于背向光源模塊的一面具有第二開口,第一開口相對于光源投影位置的遠端較第二開口相對于光源投影位置的遠端在平行光學調控膜的方向上遠離光源投影位置。
本發明的技術效果在于:
相較于現有技術,本發明的背光模塊可縮小一次光線直射區域的限制,解決光源上方暗點的問題,亦能降低背光模塊的厚度。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詳細描述,但不作為對本發明的限定。
附圖說明
圖1A為為現有技術背光模塊的實施例示意圖;
圖1B為現有技術背光模塊的實施例光線示意圖;
圖2A為本發明背光模塊的實施例示意圖;
圖2B-圖2F為本發明光學調控膜的實施例示意圖;
圖3A-圖3D為本發明光學調控膜的另一實施例示意圖;
圖4A-圖4C為本發明光學調控膜的又一實施例示意圖。
1 背光模塊
11光源模塊
12光學調控膜
13擴散板
111 光源
112 載板
113 下反射片
121 第一出光孔
122 第二出光孔
123 區塊
124 光源投影位置
1211第一開口
1212第二開口
1213遠端
1214遠端
1215近端
1216近端
22多孔反射片
23擴散板
24載板
25光源
26下反射片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結構原理和工作原理作具體的描述:
以下將以附圖配合文字敘述公開本發明的多個實施方式,為明確說明起見,許多實務上的細節將在以下敘述中一并說明。然而,應了解到,這些實務上的細節不應用以限制本發明。此外,為簡化附圖起見,一些現有技術的結構與元件在附圖中將以簡單示意的方式繪出。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717626.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纖維束過濾器及其使用方法
- 下一篇:一種4D影院用座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