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梯度結構組合橋面板在審
| 申請號: | 201410717270.4 | 申請日: | 2014-12-0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594192A | 公開(公告)日: | 2015-05-06 |
| 發明(設計)人: | 任亮;王凱;上官興;徐晶;朱恩 | 申請(專利權)人: | 華東交通大學 |
| 主分類號: | E01D19/12 | 分類號: | E01D19/12 |
| 代理公司: | 南昌新天下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36115 | 代理人: | 施秀瑾 |
| 地址: | 330013 江*** | 國省代碼: | 江西;36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梯度 結構 組合 橋面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橋梁工程橋面板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目前,橋梁結構中常采用的橋面板形式主要有鋼筋混凝土橋面板、鋼-混凝土疊合橋面板和正交異性鋼橋面板等。其中鋼筋混凝土橋面板由于自重大,使橋梁整體恒載偏大,在大跨度橋梁中的應用受到限制,而承載力的相對固定,使其在超載作用下易于受到損傷;鋼-混凝土疊合橋面板肋部采用鋼梁、翼緣采用混凝土板,兩者通過抗剪連接件連成整體,由于連接面狹窄,混凝土板與鋼梁結合面附近常發生混凝土翼板的縱向開裂,且在車輛荷載作用下負彎矩區混凝土橋面板橫向開裂也不容忽視;正交異性鋼橋面板雖然自重較輕,但設計、施工難度較大,且自身剛度的不足導致瀝青混凝土鋪裝層容易出現裂縫、車轍、脫層、推移、坑槽鼓包以及與鋼橋面的脫離等病害,U肋與鋼板和橫隔板過多的焊縫,更增加了焊接點疲勞破壞的幾率。為此,探尋一種剛度大、自重輕、抗疲勞性能優異的新型橋面板顯得尤為重要。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剛度大、自重輕、整體性好、抗疲勞性能優異的梯度結構組合橋面板。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本發明包括凹形壓型鋼板(1)、長栓釘(2)、短栓釘(3)、橫向鋼筋(4)、縱向鋼筋(5)、普通混凝土(6)和活性粉末混凝土(7),其中凹形壓型鋼板(1)、普通混凝土(6)和活性粉末混凝土(7)組成自下而上的梯度結構。在凹型壓型鋼板(1)凹槽中心固定有一列豎立的長栓釘(2),凹形壓型鋼板(1)凸部設有若干列豎立的短栓釘(3),長栓釘(2)和短栓釘(3)上端部均焊接在橫向鋼筋(4)上,與橫向鋼筋(5)垂直方向上設置有縱向鋼筋(6),縱向鋼筋(6)位于橫向鋼筋(4)上方,并與橫向鋼筋(4)、長栓釘(2)和短栓釘(3)連接點固接;在凹型壓型鋼板(1)凹槽內澆筑有將長栓釘(2)包含在內的普通混凝土(6);在凹形壓型鋼板(1)凸面和已澆的普通混凝土(6)上方澆筑有將長栓釘(2)、短栓釘(3)、橫向鋼筋(4)和縱向鋼筋(5)覆蓋的薄層活性粉末混凝土(7)。
所述的普通混凝土抗壓強度不超過50MPa,澆筑高度與壓型鋼板的凸面平齊。
所述的活性粉末混凝土抗壓強度不低于140MPa,抗拉強度不低于20MPa,鋼纖維體積參量為0.15-0.3%。
所述的長栓釘(2)與短栓釘(3)的頂部平齊。它們的縱向排列間距相同,均為0.2-0.5m。
所述的凹形壓型鋼板(1)凹槽頂部寬度與底部寬度比為0.6-0.8。
所述的凹形壓型鋼板(1)通過長栓釘(2)、短栓釘(3)、橫向鋼筋(4)和縱向鋼筋(5)與普通混凝土和活性粉末混凝土連成整體。
本發明的優點:(1)凹形壓型鋼板在工廠制作,施工中作為普通混凝土和活性粉末混凝土澆筑的模板,使用中作為梯度結構的一部分,節省了模板,降低了造價;(2)凹形壓型鋼板和普通混凝土組成的板肋增大了橋面板的縱向剛度,減少了焊縫的數量,降低了橋面板疲勞破壞的幾率;(3)活性粉末混凝土作為橋面板的面層,減少了橋面板的厚度,減輕了自重,通過長栓釘、短栓釘、橫向鋼筋和縱向鋼筋與凹形壓型鋼板、普通混凝土緊密連接,確保了橋面板結構的整體性,有效解決了正交異性鋼橋面鋪裝存在的病害;(4)將凹形壓型鋼板、普通混凝土和活性粉末混凝土組合形成梯度結構,能充分利用壓型鋼板的抗拉性能、普通混凝土的抗壓性能以及活性粉末混凝土的抗壓、抗拉性能,提高了結構承載力;(5)組合橋面板在工廠養護成型,現場組裝,便于施工質量的控制,可加快建造和更換速度,縮短工期。
綜上所述,本發明具有自重輕、剛度大、承載力高、體系受力合理、制作安裝方便以及整體性好等特點,能有效解決現有橋面板存在的自重大、剛度不足和易疲勞破壞等問題。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橫斷面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中:1為凹形壓型鋼板,2為長栓釘,3為短栓釘,4為橫線鋼筋,5為縱向鋼筋,6為普通混凝土,7為活性粉末混凝土。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華東交通大學;,未經華東交通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717270.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