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城市自來水管網產銷差檢測系統用振動傳感器在審
| 申請號: | 201410712223.0 | 申請日: | 2014-11-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650481A | 公開(公告)日: | 2016-06-08 |
| 發明(設計)人: | 袁茂銀 | 申請(專利權)人: | 湖南國奧電力設備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17D5/06 | 分類號: | F17D5/06;G01H11/06 |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 代理人: | 熊嫻;馮子玲 |
| 地址: | 411101 湖南*** | 國省代碼: | 湖南;4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城市 自來水 管網 銷差 檢測 系統 振動 傳感器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傳感器,特別是一種城市自來水管網產銷差檢測系統用振動傳感器, 屬于檢測裝置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在供水行業中,供水量和售水量之間存在著一個差量,這一差量稱“產銷差”。產銷差 的大小變化直接影響供水企業的經濟效益,也反映出一個供水企業的技術裝備狀態和管理 水平。隨著對產銷差認識的深化,控制產銷差已經不單純局限于營業的抄表收費。人們正 從諸多方面綜合起來認識產銷差的形成、發展、控制的途徑。同時,提高對供水管線運行 的全面監控,已是供水企業迫在眉睫要解決的重大發展問題。通過檢測管網上的噪聲情況, 可以掌握管網的漏水區域,但是管網上的噪音是細微的,如何順利采集到這一參數,是亟 需解決的問題。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上述問題,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用于檢測管路運行狀況的 振動傳感器。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為:一種城市自來水管網產銷差檢測系統用振動傳感器,包括:用 于抱緊待檢測管道外壁的箍圈、振動放大裝置、振動膜和振動接收圈,所述振動放大裝置 設置在箍圈的外壁上,所述振動放大裝置設有至少兩個放大筒,所述放大筒的兩端設有上 開口和下開口,所述上開口面積大于下開口面積,所述放大筒的筒壁截面積沿下開口至上 開口方向逐漸變大,所述上開口上覆蓋有振動膜,所述下開口朝向箍圈并與之相連用于接 收待檢測管道上的振動波幅,所述振動膜外包覆有振動接收圈,所述振動接收圈的外圈貼 有應變片。
本方案中,將管道上的振動經箍圈傳遞到振動放大裝置,由于振動放大裝置上的放大 筒的設置,且放大筒的筒壁截面積沿下開口至上開口方向逐漸變大,因此可以有效地將振 動波中的振幅放大,使得振動膜上的振動更易被檢測到,同時通過振動膜上的振動引起振 動接收圈的彈性變形,進而通過應變片檢測到變形量,如此就易檢測到管道上的振動信號。
優選地,所述應變片設置在振動接收圈上與振動膜相對處,每一個所述的振動膜對應 設置一個應變片。
每一個振動膜對應設置一個應變片,可以更準確地反映每個振動膜附近振動接收圈的 變形量,使得測量結果較為精確。
優選地,所述放大筒的側壁外設置有支撐圈,所述支撐圈的一端環繞放大筒的側壁一 圈,所述支撐圈的另一端連接在箍圈上。
由于放大筒的截面變化導致其在遇到較強的振動信號時易出現擺動等干擾信號,故而 在其側壁外設置了支撐圈用于將其固定。
優選地,所述振動膜用樹脂密封在放大筒的上開口上。
優選地,所述振動膜具有防水性。
優選地,所述振動膜具有由樹脂膜和金屬膜構成的層疊結構。
樹脂和金屬膜的層疊結構可以更好地放大振動波幅,同時更堅韌具有更長地使用壽命 以及抗干擾性。
綜上所述,本發明具有以下優點:
本發明結構簡單,能準確地檢測到管道的振動信號,同時可以有效地放大該信號,使 之更易被測量,同時各個部件結構設置合理有效地延長了使用壽命。
附圖說明
圖1為根據本發明優選實施例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的左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方式及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完整地說明。
如圖1至圖2所示,一種城市自來水管網產銷差檢測系統用振動傳感器,包括:
用于抱緊待檢測管道c外壁的箍圈1、振動放大裝置2、振動膜3和振動接收圈4,所述振 動放大裝置2設置在箍圈1的外壁上,所述振動放大裝置2設有8個放大筒21,所述放大 筒21的兩端設有上開口21a和下開口21b,所述上開口21a面積大于下開口21b面積, 所述放大筒21的筒壁截面積沿下開口21b至上開口21a方向逐漸變大,所述上開口21a 上覆蓋有振動膜3,所述下開口21b朝向箍圈1并與之相連用于接收待檢測管道上的振動 波幅,所述振動膜3外包覆有振動接收圈4,所述振動接收圈4的外圈貼有應變片5。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湖南國奧電力設備有限公司,未經湖南國奧電力設備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712223.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