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金屬表面處理防粘劑在審
| 申請號: | 201410707047.1 | 申請日: | 2014-12-0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388649A | 公開(公告)日: | 2015-03-04 |
| 發明(設計)人: | 徐高磊 | 申請(專利權)人: | 紹興市力博電氣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21D1/68 | 分類號: | C21D1/68 |
| 代理公司: | 紹興市越興專利事務所 33220 | 代理人: | 蔣衛東 |
| 地址: | 312000 浙江省紹興市紹興***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金屬表面 處理 防粘劑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金屬表面處理劑,尤其涉及一種金屬表面處理防粘劑。
背景技術
軋制是金屬加工過程中常用的一種加工方法,軋制將金屬坯料通過一對旋轉軋輥的間隙,因受軋輥的壓縮使材料截面減小,長度增加的壓力加工方法。軋制加工后金屬將產生加工硬化,即金屬塑性變差,再進行后續的加工就比較困難,需要進行退火。對于軋制的金屬帶材,由于在軋制過程中前后存在張力,金屬帶材層與層之間存在較大的內應力,在一定溫度退火的同時,層與層之間的金屬的活性增加,容易產生金屬層與層之間發生粘連,影響金屬帶材的后續加工,因此,需要解決金屬帶材粘連的技術問題。
專利CN102560036A,CN1024179056A介紹了銅帶防粘劑,但是在其存在兩方面的問題:一是由于使用微粒為0.1-2微米的微粒,微粒粒徑太小,不能很好的防止銅帶層與層之間的粘連;二是使用的化學成分容易在銅帶表面造成腐蝕,影響銅帶表面質量;同時化學成分含量較高,容易在銅帶表面形成雜質。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的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金屬表面處理防粘劑,該防粘劑成分合理、效果明顯,可以有效的防止金屬帶材層與層之間的粘連。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金屬表面處理防粘劑,按質量百分比計,由以下組分組成:石英0.2-0.4%、十二烷基苯磺酸鈉0.1-0.4%、油酸0.1-0.4%、余量為去離子水。
本發明采用粒徑為3-5微米的石英,一方面可以達到良好的防止金屬帶材層與層之間的粘連,另一方面可以防止較大粒徑的石英對金屬帶材產生劃傷。
本發明通過添加十二烷基苯磺酸鈉,用于增加溶液的均勻性和活性。通過添加油酸,其作用是提高溶液的潤濕性,有效避免金屬層與層之間的粘連。
本發明的金屬表面處理防粘劑,成分合理,效果明顯可以有效的防止金屬帶材層與層之間的粘連。
本發明的金屬表面處理防粘劑,采用粒徑為3-5微米的石英,微粒粒徑合理,化學性質穩定,對金屬帶材表面不存在劃傷、腐蝕等不良影響。本發明生產工藝簡單,成本較低。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說明,但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并不限于此。
實施例1
本發明的金屬表面處理防粘劑,按質量百分比計,由以下組分組成:粒徑為3微米的石英0.2%、十二烷基苯磺酸鈉0.1%、油酸0.1%、余量為去離子水。
實施例2
本發明的金屬表面處理防粘劑,按質量百分比計,由以下組分組成:粒徑為5微米的石英0.4%、十二烷基苯磺酸鈉0.4%、油酸0.4%、余量為去離子水。
實施例3
本發明的金屬表面處理防粘劑,按質量百分比計,由以下組分組成:粒徑為4微米的石英0.3%、十二烷基苯磺酸鈉0.25%、油酸0.25%、余量為去離子水。
本發明采用粒徑為3-5微米的石英,一方面可以達到良好的防止金屬帶材層與層之間的粘連,另一方面可以防止較大粒徑的石英對金屬帶材產生劃傷。
本發明通過添加十二烷基苯磺酸鈉,用于增加溶液的均勻性和活性。通過添加油酸,其作用是提高溶液的潤濕性,有效避免金屬層與層之間的粘連。
本發明的金屬表面處理防粘劑,成分合理,效果明顯可以有效的防止金屬帶材層與層之間的粘連。
本發明的金屬表面處理防粘劑,采用粒徑為3~5微米的石英,微粒粒徑合理,化學性質穩定,對金屬帶材表面不存在劃傷、腐蝕等不良影響。本發明生產工藝簡單,成本較低。
上述實施例僅用于解釋說明本發明的發明構思,而非對本發明權利保護的限定,凡利用此構思對本發明進行非實質性的改動,均應落入本發明的保護范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紹興市力博電氣有限公司,未經紹興市力博電氣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707047.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