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制備濃縮液用的上蓋的設計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410706690.2 | 申請日: | 2014-11-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474726A | 公開(公告)日: | 2015-04-01 |
| 發明(設計)人: | 龔柱 | 申請(專利權)人: | 龔柱 |
| 主分類號: | B01D1/00 | 分類號: | B01D1/00;B01D1/30;B01D5/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361021 福建省廈門市***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制備 濃縮 設計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濃縮液制備領域,尤其但不排它地涉及一種制備濃縮液用的上蓋。
背景技術
水的沸點隨著氣壓的降低而降低,因此降低壓強可以使水在相對低的溫度下沸騰,沸騰的水不斷地使液態水轉變為熱水蒸汽,熱的水蒸汽會在冷熱交界面處冷凝成水霧,大量的水霧匯聚成水滴,大量的水滴匯集成水流。
為此,人們提出了一種利用上述原理將混合液中的水分去除的裝置,即制備濃縮液的設備,將鍋爐中產生的熱蒸汽冷凝成液態水,再將水輸送到特定容器中,從而使混合液中的水分降低,實現濃縮效果。
如何有效地將鍋爐中的熱蒸汽冷凝成液態水。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解決上述問題,并提供一種低壓低沸點制備濃縮液設備用的上蓋的設計方法。
為此,本發明提供一種制備濃縮液用的上蓋的設計方法,所述上蓋包括蓋體,其特征在于將冷凝單元設置于上蓋處,使冷凝單元的收集部位于上蓋的內部,收集部包括緊貼蓋體內冠面的條狀匯聚桿、緊貼蓋體內周面的匯流環,使匯流環的開口朝向蓋體的頂部,使匯流環與蓋體組成匯流腔,將條狀匯聚桿的末端延伸到匯流腔,使匯流腔通過輸出管道與外界連通。將冷凝單元的冷卻部設置于上蓋的外部,冷卻部包括多個同軸設置的環狀薄片,使環狀薄片沿蓋體的冠面設置,使環狀薄片的軸線與蓋體的軸線同軸設置,使環狀薄片的底部緊貼蓋體的外冠面,將進水管道設置于頂環處,將出水管道設置于底環處。
具體地,條狀匯聚桿設置有與蓋體的內冠面相應的貼合面,垂直于貼合面的兩側面對稱設置有相對內凹的第一圓弧面,平行于貼合面的頂面設置有內凹的第二圓弧面,使第一圓弧面與第二圓弧面之間形成防溢邊,條狀匯聚桿靠近頂端設置有第一傾斜面和第二傾斜面,使第一傾斜面與第二傾斜面夾角為鈍角,使第二傾斜面越向條狀匯聚桿的頂端靠近越向貼合面傾斜,使第一傾斜面越向匯聚桿的頂端靠近越向貼合面傾斜,將第二圓弧面延伸到第二傾斜面,將第一圓弧面延伸到第一傾斜面。
再具體地,將匯流環的單邊截面設置為“L”形,使“L”的底邊垂直于上蓋的內周面,使“L”的立邊平行于上蓋的內周面。
再具體地,使所述的輸出管道的內管口靠近匯流腔的底部且遠低于“L”的立邊的頂端,將所述的進水管道的底部與蓋體的頂部固定連接,在進水管道的底部設置多個出水口。
再具體地,使所述的環狀薄片的頂部到蓋體的底面的距離隨自身直徑的增加而減小。
有益效果
鍋爐上蓋的多個同軸設置且呈階梯裝的環狀薄片構成的冷凝單元的冷卻部,增加了鍋爐上蓋和冷卻液的接觸面,提高了冷卻液的冷卻效率。
條狀匯聚桿設置的第一圓弧面和第二圓弧面,增加了冷熱交界面,提高了熱蒸汽的冷凝效率。
條狀匯聚桿設置的防溢邊借助液體的表面張力作用,使冷凝后的液滴沿著第一圓弧面和第二圓弧面滑落到匯流腔內,避免了冷凝后的液滴直接滴落到濃縮液中,造成濃縮效率降低。
當第二開關和第三開關被開啟的瞬間,管道內的水將被壓回鍋爐內,由于匯流腔的緩沖作用,使得水停留在匯流腔內,而不是直接進入濃縮液中。
附圖說明
在下面參照附圖對作為非限制性實施例給出的實施方式的說明中,本發明及其優越性將得到更好的理解,附圖如下:
圖1是本發明公開的制備濃縮液設備的立體圖;
圖2是圖1中的鍋爐的立體圖;
圖3是圖2中鍋爐的分解立體圖;
圖4是圖3中的鍋爐撤去上蓋后的立體圖;
圖5是圖3中的鍋爐的上蓋的俯視圖;
圖6是圖5中的上蓋的立體圖;
圖7是圖5中的上蓋的另一視角的立體圖;
圖8是圖5中的上蓋的分解立體圖;
圖9是圖5中沿A-A方向的剖視圖;
圖10是圖5中沿B-B方向的剖視圖;
圖11是圖12中Ⅰ處的局部放大圖;
圖12是圖8中的單個條狀匯聚桿的立體圖;
圖13是圖12中Ⅱ處的局部放大圖;
圖14是圖1中的蓄流單元的局部剖切立體圖;
圖15是圖14中的蓄流單元的頂部放大立體圖;
圖16圖15中的第二開關和第三開關的分解立體圖;
附圖標記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龔柱,未經龔柱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706690.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