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高強度高塑性鎂合金有效
| 申請號: | 201410706043.1 | 申請日: | 2014-11-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328320A | 公開(公告)日: | 2015-02-04 |
| 發明(設計)人: | 羅素琴;潘復生;湯愛濤;蔣斌;杜維唯;劉文君;程仁菊;董含武 | 申請(專利權)人: | 重慶市科學技術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C22C23/06 | 分類號: | C22C23/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恒源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75 | 代理人: | 趙榮之 |
| 地址: | 401123 重慶*** | 國省代碼: | 重慶;8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強度 塑性 鎂合金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有色金屬領域,涉及一種新型鎂合金,特別涉及一種強度和塑性性能優異的鎂合金。
背景技術
鎂合金是最輕的金屬結構材料之一,具有密度小(1.74g/cm3),比強度和比剛度高,減振性能優良,儲量豐富、易于回收的優點,倍受材料工作者的關注,被譽為“21世紀最重要的綠色工程金屬結構材料”,有望在汽車、電子、電器、航天航空領域獲得廣泛應用。
低強度是制約鎂合金推廣應用的關鍵。普通鎂合金(目前商用高強鎂合金材料Mg-Zn-Zr合金,其典型的合金牌號如ZK60,該合金抗拉強度只有340MPa)的絕對強度為100-350Mpa,遠低于鋼的1000Mpa和鋁合金的600Mpa,嚴重影響鎂合金的使用范圍。為此,眾多材料工作者紛紛展開研究以期獲得抗拉強度超過400MPa、延伸率超過5%的鎂合金材料;張丁非等人研制的高含鋅量的鎂-鋅-錳系鎂合金(申請號:200710078329.X)雖然具有較高的延伸率(≥10%),但抗拉強度仍然較低(≤360MPa);Y.Kawamura等在材料學報-第42卷第7期第1172~1176頁上發表的文章“Rapidly?solidified?powder?metallurgy?Mg97Zn1Y2alloys?with?excellenttensile?yield?strength?above600MPa”中公開了一種采用快速冷卻和粉末冶金(RS?P/M)技術制備的Mg97Zn1Y2鎂合金,該鎂合金雖然強度高達610MPa,但是延伸率仍然不高(約為5%),且該合金的制備方法復雜,無法在實際生產中應用。
為此,有必要研發一種通過簡單工藝即可獲得的高強度高塑性新型鎂合金。
發明內容
有鑒于此,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同時具有一種高強度和高塑性鎂合金。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高強度高塑性鎂合金,按質量計由以下組分組成:Ni:3.0~4.5%;Y:4.0~5.0%;Zr:0.01~0.1%;不可避免雜質≤0.15%;其余為鎂。
優選的,所述鎂合金按質量計由以下組分組成:Ni:3.9~4.15%;Y:4.6~4.85%;Zr:0.02~0.06%;不可避免雜質≤0.15%;其余為鎂。
進一步,所述鎂合金按質量計由以下組分組成:Ni:4.03%;Y:4.74%:Zr:0.03%;不可避免雜質≤0.15%。
進一步,所述不可避免的雜質中Al、Si、Cu、Fe單個含量≤0.04%,總量≤0.10%。
進一步,所述鎂合金抗拉強度≥400MPa,延伸率≥5%。
進一步,所述鎂合金屈服強度≥300MPa,延伸率≥7.8%。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發明高強度高塑性鎂合金同時向鎂基體中加入Y和Ni元素,在合金冶煉成型過程,Y、Ni與Mg形成Mg2Ni和Mg12YNi相。Mg12YNi相為長周期堆垛結構(LPSO),在擠壓態合金中呈塊狀均勻分布于鎂基體中,而Mg2Ni在擠壓態合金中呈細小顆粒狀彌散分布于鎂基體中,這兩種合金相通過第二相強化機理提高合金強度。Mg12YNi相在鑄態合金中以長棒狀形態分布于鎂基體中,經過擠壓處理,Mg12YNi相發生扭折,部分扭折角度甚至達到小于45°的程度(見圖2),顯示出極高的塑性,因此Mg12YNi相在提高合金強度的同時,對合金塑性的降低并不明顯,使得本發明合金具有高強度和高塑性。本發明進一步向合金中加入適量的Zr元素,并通過控制冶煉、成型工藝使鋯以單質形式彌散分布在基體中,起到細化晶粒的作用。Y、Ni的含量超出本發明合金范圍,Mg12YNi相逐漸減少至消失,合金的強度和塑性也隨之降低。Al、Si、Cu、Fe雜質的含量過高,合金的耐腐蝕性能降低,影響合金的使用。
附圖說明
圖1是為實施例1、2所得合金的X-射線衍射譜;
圖2是實施例2鑄態合金的微觀組織金相照片;
圖3是實施例2擠壓態合金的微觀組織金相照片。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對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進行詳細的描述。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重慶市科學技術研究院,未經重慶市科學技術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706043.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