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智能家居網絡設備自動發現方法及網絡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410705652.5 | 申請日: | 2014-11-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333497B | 公開(公告)日: | 2018-09-28 |
| 發明(設計)人: | 郝眾望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斐訊數據通信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L12/28 | 分類號: | H04L12/28 |
| 代理公司: | 杭州千克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3246 | 代理人: | 周希良 |
| 地址: | 201616 ***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智能家居 網絡設備 自動 發現 方法 網絡 系統 | ||
本發明提供一種智能家居網絡設備自動發現方法及網絡系統,包括如下步驟:接入網絡的第一網絡終端節點發布第一網絡終端節點信息;中繼節點接收所述第一網絡終端節點信息,且在其中加入自身的信息后發布所述第一網絡終端節點信息;第二網絡終端節點接收來自所述中繼節點的所述第一網絡終端節點信息并將其向控制節點進行上報;所述控制節點根據所述第一網絡終端節點信息,計算訪問所述第一網絡終端節點的路徑信息并存儲所述路徑信息,且根據所述路徑信息向所述第一網絡終端節點發送設備發現報文。本發明提供的一種智能家居網絡設備自動發現方法及網絡系統可自動識別并添加新接入網絡的設備,節省人工操作成本,操作智能靈活。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物聯網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智能家居網絡設備自動發現方法及網絡系統。
背景技術
智能家居是以住宅為平臺,利用綜合布線技術、網絡通信技術、智能家居安全防范技術、自動控制技術、音視頻技術等將與家居生活有關的設施集成,構建高效的住宅設施與家庭日程事務的管理系統,提升家居安全性、便利性、舒適性、藝術性,并實現環保節能的居住環境。
智能家居通過物聯網技術將家中的各種設備(如音視頻設備、照明系統、窗簾控制、空調控制、安防系統、數字影院系統、影音服務器、影柜系統、網絡家電等)連接到一起,提供家電控制、照明控制、電話遠程控制、室內外遙控、防盜報警、環境監測、暖通控制、紅外轉發以及可編程定時控制等多種功能和手段。
現有智能家居網絡中的設備組網通常采用靜態網絡,對新接入網絡的設備,需要預先進行多項配置,不能自動識別并添加新接入網絡的設備,操作麻煩、需耗費大量人力、且智能化低。
發明內容
鑒于以上所述現有技術的缺點,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智能家居網絡設備自動發現方法及網絡系統,用于解決現有技術中智能家居網絡對新接入網絡的設備,需要預先進行多項配置,不能自動識別并添加新接入網絡的設備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及其他相關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智能家居網絡設備自動發現方法,包括如下步驟:接入網絡的第一網絡終端節點發布第一網絡終端節點信息;中繼節點接收所述第一網絡終端節點信息,且在其中加入自身的信息后發布所述第一網絡終端節點信息;第二網絡終端節點接收來自所述中繼節點的所述第一網絡終端節點信息并將其向控制節點進行上報;所述控制節點根據所述第一網絡終端節點信息,計算訪問所述第一網絡終端節點的路徑信息并存儲所述路徑信息,且根據所述路徑信息向所述第一網絡終端節點發送設備發現報文;當有設備接入所述第一網絡終端節點時,所述第一網絡終端節點轉發所述設備發現報文至所述設備;所述設備接收到所述設備發現報文后,向所述控制節點反饋設備信息;所述控制節點接收所述設備信息并進行存儲。
可選的,所述中繼節點至少為3個,組成環狀網絡連接。
可選的,所述路徑信息至少為2條,所述控制節點根據所述第一網絡終端節點信息中的時間戳字段,計算訪問所述第一網絡終端節點的各路徑的花費時間,并選擇花費時間最少的路徑發送所述設備發現報文。
可選的,所述中繼節點接收到包含自身信息的第一網絡終端節點信息后,不再對所述第一網絡終端節點信息進行轉發。
可選的,還包括所述設備主動或者被動的離開所述網絡的步驟;所述設備主動離開所述網絡的步驟包括:所述第一網絡終端節點向所述控制節點發送設備離開信息,所述控制節點接收到所述離開信息后,刪除所述設備信息;所述設備被動離開所述網絡的步驟包括:所述控制節點以預設的時間周期向所述第一網絡終端節點發送查詢指令,所述第一網絡終端節點接收到所述查詢指令后向所述控制節點回復預設的應答信息,當所述控制節點沒有接到任何應答信息或者所接收的應答信息為非正常應答信息時,則刪除所述設備信息。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斐訊數據通信技術有限公司,未經上海斐訊數據通信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705652.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