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誤報自適應的網絡安全態勢預測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410705040.6 | 申請日: | 2014-11-2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486141B | 公開(公告)日: | 2018-10-23 |
| 發明(設計)人: | 何高峰;管小娟;張濤;馬媛媛;陳璐;黃秀麗;王玉斐;張波;陳亞東 | 申請(專利權)人: | 國家電網公司;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全球能源互聯網研究院;國網天津市電力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L12/26 | 分類號: | H04L12/26;H04L29/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博達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71 | 代理人: | 徐國文 |
| 地址: | 100031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自適應 網絡安全 態勢 預測 方法 | ||
1.一種誤報自適應的網絡安全態勢預測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下述步驟:
(1)提取安全防護軟件中的報警事件;
(2)形成訓練樣本集;
(3)訓練所述訓練樣本集,建立網絡安全態勢預測模型;
(4)在線預測,并確認預測結果;
(5)若預測結果為誤報,標記當前預測事件序列為反例,執行增量神經網絡學習,調整預測模型;
所述步驟(1)包括如下步驟:
(1-1)分析IDS、防火墻安全防護軟件的日志文件,提取安全威脅報警記錄;
(1-2)在安全威脅報警記錄中分析提取威脅發生的時間、針對的目標IP地址、目標端口號和威脅類型信息;
所述步驟(2)包括如下步驟:
(2-1)獲取安全威脅針對的目標主機操作系統、目標端口和安裝的系統補丁信息;
(2-2)若步驟(1-2)中提取的安全威脅類型與步驟(2-1)中的信息不匹配,則判斷為誤報;
(2-3)獲取網絡流量異常信息,若與步驟(1-2)中提取的安全威脅類型不匹配,則判斷為誤報;
(2-4)刪除誤報樣本,形成最終模型訓練樣本集;
所述步驟(2-2)中,首先判斷操作系統信息,若安全威脅針對的操作系統與目標主機不同,當前安全威脅只針對Windows操作系統,而目標主機的操作系統為Linux,則判斷為誤報;接著判斷目標端口信息,若目標主機的對應端口已關閉,則判斷為誤報;最后判斷安裝的系統補丁信息,即系統漏洞信息,若目標主機已安裝當前安全威脅對應的系統漏洞補丁,則判斷為誤報;
所述步驟(2-3)中,使用網絡連接數、網絡帶寬使用率、網絡丟包率和網絡延時參數來衡量網絡是否異常;
設當前網絡連接數為p1,網絡帶寬使用率為p2,網絡丟包率為p3,網絡延時為p4,網絡異常值用下式①表示:
其中:為參數pi的平均值,且計算時pi均需進行格式化,格式化公式如下式②表示:
若檢測出DDoS、端口掃描網絡攻擊,而當前的網絡參數未超出設定的閾值,則判斷檢測結果為誤報。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網絡安全態勢預測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驟(3)中,使用神經網絡學習算法對樣本集進行訓練,建立預測模型;將安全威脅預警時間按出現的先后時間順序排列,形成時間序列S,序列長度為L;將時間序列S前N個觀察到的數據作為滑動窗口,并將其映射為M個值;M個值代表在滑動窗口之后M個預測值;將訓練樣本集進行劃分,把數據分為K個長度為N+M的數據段,每一個數據段看作一個樣本,得到K=L-(N+M)+1個樣本;將每個樣本的前N個值作為增量神經網絡學習算法的輸入,后M個值為目標輸出,即為建立的預測模型。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網絡安全態勢預測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4)包括如下步驟:
(4-1)根據觀察到的N個安全威脅事件或N個觀察到的數據,預測后續出現的M個安全威脅;
(4-2)在后續時間范圍T內,若IDS、防火墻安全防護軟件未檢測到預測出現的M個安全威脅,則判斷之前的預測為誤報。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網絡安全態勢預測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5)中,若步驟(4)判斷某項預測結果為誤報,標記當前預測事件序列為反例,執行增量神經網絡學習算法,調整預測模型;設增加的數據集為B,增量神經網絡學習算法如下:
(5-1)檢驗數據集B中是否存在異類樣本,如果不存在,則執行停止;如果存在,根據檢驗結果將數據集B分為B1異類樣本集和B2正常樣本集兩部分,將B1異類樣本集標記為反例的預測序列,并轉向步驟(5-2);
(5-2)在原有RBF神經網絡分類器的基礎上,增加一個輸出節點,依據K均值算法對集合B1中的樣本進行聚類,確定隱層新增節點數及對應的中心和寬度參數,同時隨機初始化隱層到輸出層的新增連接權值,采用最速下降法學習新類樣本,并修正新增加的連接權值。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國家電網公司;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全球能源互聯網研究院;國網天津市電力公司,未經國家電網公司;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全球能源互聯網研究院;國網天津市電力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705040.6/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