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赤泥砂化的工藝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410700772.6 | 申請日: | 2015-08-0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496221A | 公開(公告)日: | 2015-07-29 |
| 發明(設計)人: | 張丹嫣 | 申請(專利權)人: | 張丹嫣 |
| 主分類號: | C04B7/24 | 分類號: | C04B7/24 |
| 代理公司: | 南京正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2243 | 代理人: | 沈志海 |
| 地址: | 212309 江蘇***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赤泥砂化 工藝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赤泥處理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赤泥砂化的工藝方法。
背景技術
赤泥是鋁土礦制取氧化鋁后剩余的固體廢料,平均每生產一噸氧化鋁就同時會產出1.0~1.8噸赤泥。隨著近年來我國氧化鋁產業的迅速發展,赤泥的產量也大幅增加,大量的赤泥作為廢料需要堆存,占用空地,污染環境。而赤泥中含有大量的鐵元素,而在水泥中又需要用到鐵礦粉來補充鐵元素,而鐵礦粉資源不僅價格飛漲,而且作為不可再生資源,需要合理開發,因而。將赤泥砂化然后改善作為水泥的生產原料的工作就顯得尤為緊迫和重要。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赤泥砂化的工藝方法,具體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赤泥砂化的工藝方法,具體包括如下步驟:
(1)、將赤泥通過粉碎機,將大塊顆粒粉碎,再經過斗篩,將不能粉碎的大塊顆粒剔除,在經過甩干機甩干,得到預處理赤泥;
(2)、將步驟(1)所得到的預處理赤泥經壓濾機壓濾,并攪拌得到赤泥干基;
(3)、將步驟(2)所得的赤泥干基與固化劑、造粒劑按照質量比例25-40:1-3:0.1-0.5充分混合均勻,攪拌混合,45-50℃下放置熟化18-42小時,得到初步成型赤泥砂化料;
(4)、將步驟(3)中的初步成型赤泥砂化料與分子篩按照質量比例120-250:1充分混合,攪拌均勻,放置熟化10-15小時,得到成型的赤泥砂化料。
由于赤泥作為廢料,顆粒大小不一,且含水量過高,沒法進入水泥生產線,需要進行預處理,操作步驟(1);然后經過步驟(2),將赤泥壓平整,將一些菱角磨平;然后經過步驟(3),與固化劑、造粒劑混合,攪拌,45-50℃下攪拌,固化劑與游離態的水發生化學反應,變為晶體水分,然后在45-50℃下靜置,沒有變為結晶水的水會有部分揮發,而造粒劑充分與赤泥混合均勻,有利于后續進入水泥加工程序;經過步驟(4),向其中加入分子篩,用于吸收殘余水分并將赤泥中原本擁有的絮凝劑吸收,靜置,分子篩也會吸收固化劑,然后固化劑與被吸收在分子篩內的絮凝劑中的水分反應,并通過固化劑與水的化學鍵的力讓絮凝劑失去了原先的性質,在后續的水泥加工中容易干燥,不影響水泥的生產性能。
進一步的改進在于:所述步驟(3)中的固化劑是鈣、鎂化合物的固化劑。
進一步的改進在于:所述固化劑為磷酸鈣。
鈣鎂化合物本身就是水泥中的一些元素,因此,用鈣鎂化合物對后續加工水泥的程序無影響。磷酸鈣不僅吸收水分性能好,后期也會生產的水泥中,溶解性比一般的鈣鹽、鎂鹽略高。
進一步的改進在于:所述步驟(3)中的造粒劑為硅酸鹽類造粒劑。
由于水泥的主要成份就是硅酸鹽,因此硅酸鹽類的造粒劑對后續的生產水泥沒有影響。
本發明的工藝方法其有益效果是:能夠將原先的赤泥中的水分吸收掉,不影響處理后的赤泥進入水泥生產線,而且絮凝劑唄分子篩吸收又通過與固化劑的化學連接力,失去了原先的性質,使得赤泥容易干燥。
本發明節省了赤泥砂化的時間,提高了其質量和效率。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加深對本發明的理解,下面將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做進一步詳細描述,該實施例僅用于解釋本發明,并不對保護范圍構成限定。
一種赤泥砂化的工藝方法,具體包括如下步驟:
(1)、將赤泥通過粉碎機,將大塊顆粒粉碎,再經過斗篩,將不能粉碎的大塊顆粒剔除,在經過甩干機甩干,得到預處理赤泥;
(2)、將步驟(1)所得到的預處理赤泥經壓濾機壓濾,并攪拌得到赤泥干基;
(3)、將步驟(2)所得的赤泥干基與固化劑磷酸鈣、造粒劑硅酸鈣按照質量比例25:1.2:0.2充分混合均勻,攪拌混合,45℃下放置熟化24小時,得到初步成型赤泥砂化料;
(4)、將步驟(3)中的初步成型赤泥砂化料與5A分子篩按照質量比例150:1充分混合,攪拌均勻,放置熟化12小時,得到成型的赤泥砂化料。
本實施例提供的一種赤泥砂化的工藝方法,能夠將原先的赤泥中的水分吸收掉,不影響處理后的赤泥進入水泥生產線,而且絮凝劑唄分子篩吸收又通過與固化劑的化學連接力,失去了原先的性質,使得赤泥容易干燥。
本發明節省了赤泥砂化的時間,提高了其質量和效率。
本發明的實施例公布的是較佳的實施例,但并不局限于此,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極易根據上述實施例,領會本發明的精神,并做出不同的引申和變化,但只要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都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張丹嫣,未經張丹嫣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700772.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