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耐磨PP材料及其制備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410698923.9 | 申請日: | 2014-11-2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513429A | 公開(公告)日: | 2015-04-15 |
| 發明(設計)人: | 蔣學功 | 申請(專利權)人: | 蘇州新區佳合塑膠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8L23/12 | 分類號: | C08L23/12;C08L23/08;C08K13/02;C08K3/22;C08K5/14;C08K5/12;B29C47/92 |
| 代理公司: | 南京縱橫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夏恒霞 |
| 地址: | 215129 江蘇省***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耐磨 pp 材料 及其 制備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高分子材料,具體涉及一種耐磨PP材料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聚丙烯(PP)為結晶型熱塑性樹脂,具有質輕、價廉、電絕緣性能好、加工方便等優點,廣泛應用于汽車內飾件,但是PP材料本身的抗磨損性能差,影響了后續產品的使用壽命,因此,開發一種耐磨的PP材料確有必要。
發明內容
為解決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耐磨PP材料及其制備方法。
為了實現上述目標,本發明采用如下的技術方案:
一種耐磨PP材料,以重量份數計由以下組分組成:PP?30-50份;分散劑5-8份;交聯劑3-5份;增容增韌劑15-20份;納米二氧化鈦10-20份;復合抗氧劑0.5-5份。
前述增容增韌劑為乙烯-丙烯酸丁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縮水甘油酯共聚物或乙烯-丙烯酸酯-馬來酸酐共聚物。
前述分散劑為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丙烯酰胺、聚氧化乙烯或聚乙烯醇。
前述交聯劑為過氧化二異丙苯、二叔丁基過氧化物、2,5-二甲基-2,5叔丁基過氧化己烷或鄰苯二甲酸二烯丙酯。
前述納米二氧化鈦的平均粒徑為5-15nm。
前述復合抗氧劑為抗氧劑1010與抗氧劑164的復配物。
本發明還公開了前述的一種耐磨PP材料的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S1、按照重量份稱取各原料組分;
S2、將各組分于混合攪拌機中進行混合,混合溫度為30-50℃;
S3、將混合后的物料通過雙螺桿擠出機進行擠出成型,擠出溫度為200-230℃,冷卻造粒。
本發明的有益之處在于:本發明的PP材料具有很好的耐磨性能,同時在材料中加入增容增韌劑和納米二氧化鈦還使得材料的力學性能得到提升。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作具體的介紹。
本發明中無特殊說明,所有原料均為市購。
實施例1
將PP?30份、分散劑5份;交聯劑3份;增容增韌劑15份;納米二氧化鈦10份;復合抗氧劑0.5份置于混合攪拌機中混合均勻,然后喂料至雙螺桿擠出機進行擠出成型,冷卻造粒。
實施例2
將PP?40份、分散劑7份;交聯劑4份;增容增韌劑18份;納米二氧化鈦15份;復合抗氧劑2份置于混合攪拌機中混合均勻,然后喂料至雙螺桿擠出機進行擠出成型,冷卻造粒。
實施例3
將PP?50份、分散劑8份;交聯劑5份;增容增韌劑20份;納米二氧化鈦20份;復合抗氧劑5份置于混合攪拌機中混合均勻,然后喂料至雙螺桿擠出機進行擠出成型,冷卻造粒。
對比例1
將PP?40份、分散劑7份;交聯劑4份;納米二氧化鈦15份;復合抗氧劑2份置于混合攪拌機中混合均勻,然后喂料至雙螺桿擠出機進行擠出成型,冷卻造粒。
對比例2
將PP?40份、分散劑7份;交聯劑4份;復合抗氧劑2份置于混合攪拌機中混合均勻,然后喂料至雙螺桿擠出機進行擠出成型,冷卻造粒。
性能檢測
對實施例1-3及對比例1和2的材料進行性能檢測,其中Izod沖擊強度按ISO-180標準測試;拉伸強度按ISO-527標準測試,拉伸速度為50mm/min;摩擦系數按ISO10545-17標準測試。測試結果見表1:
表1實施例1-3及對比例1和2的性能測試結果
結合表1分析可知,本發明的實施例1-3制得的PP材料,相較于對比例1和2,耐磨性能得到顯著提升,同時在材料中加入增容增韌劑和納米二氧化鈦,發揮材料組分間的協同作用,還使得材料的力學性能得到提升。
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發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上述實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發明,凡采用等同替換或等效變換的方式所獲得的技術方案,均落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蘇州新區佳合塑膠有限公司;,未經蘇州新區佳合塑膠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698923.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