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適用于銅表面的電解清洗工藝在審
| 申請號: | 201410689110.3 | 申請日: | 2014-11-2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404610A | 公開(公告)日: | 2015-03-11 |
| 發明(設計)人: | 周保華 | 申請(專利權)人: | 成都川硬合金材料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C25F3/02 | 分類號: | C25F3/02 |
| 代理公司: | 成都天嘉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51211 | 代理人: | 鄒翠 |
| 地址: | 610021 四***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適用于 表面 電解 清洗 工藝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金屬元件制造加工業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適用于銅表面的電解清洗工藝。
背景技術
清洗是指清除工件表面的液體和固體污染物,使工件表面達到一定的潔凈度。清洗也是熱處理生產過程中一道不可忽視的中間輔助工序。所有經機加、熱處理前的工件都應進行。否則,熱處理前、后工件表面上的油污等直接進入爐內加熱揮發和燃燒,容易造成車間空氣污染,工件表面狀態也不好,甚至影響熱處理質量,特別是對化學熱處理以及真空熱處理。清洗可以提高熱處理生產效率及熱處理質量,與熱處理有關的環保,清洗屬于清潔熱處理范疇。
完整的電解清洗過程包括預清洗、電解清洗、漂洗和烘干等工序,其中電解清洗是核心。電解清洗是將金屬通過熱的強堿溶液,在金屬表面產生電解效應去除金屬表面的油、鐵粉和其它松散雜質。清洗劑的成分組成和清洗性能是一個影響清洗效果的重要因素,它決定了殘留物是否能夠完全脫離金屬表面,脫離金屬表面的污染物是否能夠很好地被乳化和皂化,避免再次對金屬產生污染。目前普遍均使用普通型電解清洗工藝,普通型電解清洗裝置的電流密度一般在5.4~21.6?A/dm2之間,極板間距為51~152?mm。由于電流密度較低,故極板長度較大,電解總時間較長,電耗較高。
銅是一種過渡金屬,純銅有紫紅色金屬光澤,它是人類發現早、運用早的金屬,它有很好的導電、導熱性和延展性,銅還常被制成合金。銅和它的許多合金,在多種介質中都具有較好的抗腐蝕性能,所以它們在現代工業中有著十分廣泛的應用。它們耐腐蝕性好,大量被用于制造管道、容器、閥門和過濾器等。它們的導熱性良好,常被用于制造換熱器、蒸發器、冷凝器等設備,銅的可塑性很好,所以可以制造結構復雜的換熱設備。
CN91109760.0,名稱為“水溶性金屬清洗液”的發明專利申請,該清洗液以水為溶劑,加入乳化劑十二烷基磺酸鈉、OP—10;防銹劑五氯酚鈉、苯甲酸鈉、亞硝酸鈉;清洗劑三乙醇胺、聚乙二醇、乙醇、磷酸配制而成的,它可用于各種鋼材、鑄鐵制件的清洗。但缺點是泡沫多,導電率低,一般需要加熱使用,不適用于電解清洗。
發明內容
針對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適用于銅表面的電解清洗工藝。本工藝清洗效果好,去污能力強,渣油脫脂率可達99.5%以上,防銹性能良好。
為了實現上述發明目的,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適用于銅表面的電解清洗工藝,其特征在于:
1)預清洗
采用熱浸洗或噴洗的方法將工件上的污染物軟化、分離、溶解,并減輕下道清洗工序的負荷;
2)電解清洗
在水基清洗劑的作用下,以100~130?A/dm2的電流密度清洗0.05-0.1s;
3)刷洗
采用堿液刷洗金屬表面3次,清除表面上的鐵屑和油污;
4)漂洗
利用流動的凈水將已脫落但尚浮在工件表面上污物沖洗干凈,采用熱風烘干;
所述水基清洗劑的組成配比如下:
表面活性劑KE-1?????0.8-1.2?g/l
表面活性劑AES????2.0-2.5?g/l
表面活性劑NP-10????2.2-2.6?g/l
助洗劑??????????????0.5-0.6?g/l
復合緩蝕劑??????????0.8-1?g/l
溶劑為水。
表面活性劑的篩選與應用是銅表面水基清洗劑的關鍵。本發明選用表面活性劑KE-1、AES和NP-10能降低體系的表面張力,可有效促進銅表面油污的潤濕、滲透、乳化和分散,將銅表面油污清洗干凈。借助電解作用,將清洗劑工作液組分迅速滲透到油污與金屬之間,使油污迅速剝離銅表面,剝離后表面活性劑將油脂乳化,在電解的作用下將油脂打散并均勻分布于體系中,極高地提高了水基清洗劑的除油性能。
另一方面,由于表面活性劑KE-1、AES和NP-10的官能團中帶有多分支支鏈結構,相對于直鏈結構的表面活性劑而言,其在液體膜表面的阻礙排液和“修復”作用大大降低,泡沫穩定性減弱,因此起泡后泡沫消失得比較快。將它們復配,能達到很好的消泡和清洗效果,符合清洗的要求。
優選地,所述的助洗劑為三聚磷酸鈉、4A沸石和碳酸鈉中的一種或者兩種以上的組合。
優選地,所述的復合緩蝕劑為聚乙烯和咪唑啉復配。
進一步優選地,所述聚乙烯和咪唑啉的復配質量比例為1:1。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成都川硬合金材料有限責任公司,未經成都川硬合金材料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689110.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