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利用羊肚菌制備吡咯酸化合物的方法及其應用有效
| 申請號: | 201410679109.2 | 申請日: | 2014-11-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450818B | 公開(公告)日: | 2018-05-04 |
| 發明(設計)人: | 鄭永標;劉艷如;吳小君 | 申請(專利權)人: | 福建師范大學 |
| 主分類號: | C12P17/10 | 分類號: | C12P17/10;A61K31/40;A61P39/06;C12R1/645 |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創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35100 | 代理人: | 蔡學俊 |
| 地址: | 350117 福建省***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利用 羊肚菌 制備 吡咯 酸化 方法 及其 應用 | ||
1.一種利用羊肚菌制備吡咯酸化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羊肚菌為原料,經固體
發酵、產物有機浸提、分離純化得到吡咯酸化合物;包括以下步驟:
(1)固體發酵:將羊肚菌活化后進行固體發酵;然后進行培養;
(2)產物有機浸提:將步驟(1)培養得到的菌絲體與培養基用有機溶劑浸提;浸提液濃
縮后,用等體積的乙酸乙酯和水進行萃取;取乙酸乙酯相,經脫水、濃縮后,得到有機粗提物浸膏;
(3)分離純化:將有機粗提物浸膏用甲醇溶解后,進行凝膠柱層析;采用薄層層析-生物自顯影法檢測各組分的抗氧化活性,將具有抗氧化活性的組分收集、合并后,再進行反相硅膠柱層析,收集具有抗氧化活性的組分;最后再利用正相硅膠柱層析,得到具有抗氧化活性的吡咯酸化合物;
步驟(1)所述的培養條件為:培養基配方組成為:馬鈴薯16-25wt%,葡萄糖1.5-2.5wt%,蛋白胨0.5-1.5wt%,1-2wt% 瓊脂,余量為水;
其中所述羊肚菌,菌種為羊肚菌M.co 0010(Morehellaesculenta),已于2014 年7 月6 日保藏于中國武漢,武漢大學,中國典型培養物保藏中心,保藏編號為CCTCC M 2014324;
其中所述得到的吡咯酸化合物為其分子式為C5H5NO2,結構式為:。
2.根據權利要求1 所述的利用羊肚菌制備吡咯酸化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1)
所述的培養其條件為自然pH,0.1 Mpa、100~140℃滅菌15~40 min,于25-28 ℃恒溫培養
25-35 天。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羊肚菌制備吡咯酸化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2)
所述的有機溶劑為乙酸乙酯、甲醇、丙酮、冰乙酸中的一種或多種。
4.根據權利要求1 所述的利用羊肚菌制備吡咯酸化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3)
所述的凝膠柱層析其參數為:Sephadex LH-20 葡聚糖凝膠柱,甲醇洗脫,流速為12 s/滴,
每管收集5-10mL,每試管取樣進行薄層層析:展開劑為氯仿: 甲醇=10:1,顯色劑為10wt%
的硫酸乙醇,相似組分進行合并。
5.根據權利要求1 所述的利用羊肚菌制備吡咯酸化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3)
所述的反相硅膠柱層析其洗脫為:用甲醇與水的混合液作為洗脫劑,甲醇占混合液體積的
5-30%,混合液中含有體積分數為0.1-1% 的甲酸,進行梯度洗脫;所述的正相硅膠柱層析
其洗脫為:用氯仿與甲醇的混合液作為洗脫劑,體積比為40:1-120:1,洗脫劑中含有體積
分數為0.1-2‰的甲酸。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福建師范大學,未經福建師范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679109.2/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