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云霧茶(春蕊)的制作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410679093.5 | 申請日: | 2014-11-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685269A | 公開(公告)日: | 2016-06-22 |
| 發明(設計)人: | 蘇新紅 | 申請(專利權)人: | 雙牌綠香源茶葉種植專業合作社 |
| 主分類號: | A23F3/06 | 分類號: | A23F3/06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425200 湖南省*** | 國省代碼: | 湖南;4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云霧 春蕊 制作方法 | ||
技術領域
一種云霧茶(春蕊)的制作方法,屬于茶葉加工領域。
背景技術
云霧茶種植在海拔較高的山上,因常年霧氣繚繞,晝夜溫差大,茶葉栽培種植管理采用有機種植,無污染,品質好,特別春蕊為全芽茶,是云霧茶中極品。目前,國內普遍制作出的云霧茶存在外形欠佳,保留的營養價值少,制作成本高等缺點。
發明內容
本發明為克服上述技術問題,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制作簡單,制作成本低,色、香、味、形俱佳,且營養成份不易流失的一種云霧茶(春蕊)的制作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驟:
(1)攤青:時間4小時,減重率13%左右。
(2)殺青:每鍋投入葉量200―300克,投葉時鍋溫為120℃,先悶炒后抖炒,間而采用悶炒,如此抖悶結合。全程時間5―6分鐘。殺青葉的減重率30%左右,含水量63%左右。
(3)揉捻:先用單把推揉,后用雙把轉揉。每次揉捻的葉量視手的大小定,一般為0.4―0.6公斤(殺青葉冷卻后),揉捻時間為6分鐘。
(4)炒二青:每鍋投葉量為200―300克揉捻葉,投葉時鍋溫為100℃,先用抖炒,間而用悶炒加快葉上升,至茶葉無粘手感時鍋溫領獎下降到80℃、70℃,此時需進行緊條。緊條方法是采用合掌抱茶,順時針方向轉動搓揉,邊揉邊撒,使茶葉逐步落入鍋中,如此反復進行,至茶葉略有刺手感時起鍋攤涼。炒二青的全程時間為8分鐘左右。二青葉的減重率為32%左右,含水量為47%左右。
(5)炒三青:每鍋投葉量為兩鍋二青葉,投葉時鍋溫為90%,先用悶炒,間而抖悶結合,至茶葉回軟并有燙手感時溫度依次下降到70℃、60℃,此時先注意緊條,后注意提毫、保毫,至白毫顯露時起鍋攤涼。炒三青的全程時間為7分鐘左右,三青葉的減重率為18%左右,含水量為36%左右。
(6)烘干:分初烘、復烘兩次完成。初烘的投葉量為一鍋三青葉,烘心溫度為85―90,時間15―18分鐘,其間翻2―3籠初烘葉,烘心溫度75―80,時間30―40分鐘,其間翻3―4次,程度要求達到足干,即含水量不超過7%。復烘的投葉量為2―3籠初烘葉,烘心溫度75―80℃,時間30―40分鐘,其間翻3―4次程度要求達到足干,即含水量不超過7%。
(7)包裝。
具體實施例:
1)攤青:時間4小時,減重率13%左右。
(2)殺青:每鍋投入葉量200―300克,投葉時鍋溫為120℃,先悶炒后抖炒,間而采用悶炒,如此抖悶結合。全程時間5―6分鐘。殺青葉的減重率30%左右,含水量63%左右。
(3)揉捻:先用單把推揉,后用雙把轉揉。每次揉捻的葉量視手的大小定,一般為0.4―0.6公斤(殺青葉冷卻后),揉捻時間為6分鐘。
(4)炒二青:每鍋投葉量為200―300克揉捻葉,投葉時鍋溫為100℃,先用抖炒,間而用悶炒加快葉上升,至茶葉無粘手感時鍋溫領獎下降到80℃、70℃,此時需進行緊條。緊條方法是采用合掌抱茶,順時針方向轉動搓揉,邊揉邊撒,使茶葉逐步落入鍋中,如此反復進行,至茶葉略有刺手感時起鍋攤涼。炒二青的全程時間為8分鐘左右。二青葉的減重率為32%左右,含水量為47%左右。
(5)炒三青:每鍋投葉量為兩鍋二青葉,投葉時鍋溫為90%,先用悶炒,間而抖悶結合,至茶葉回軟并有燙手感時溫度依次下降到70℃、60℃,此時先注意緊條,后注意提毫、保毫,至白毫顯露時起鍋攤涼。炒三青的全程時間為7分鐘左右,三青葉的減重率為18%左右,含水量為36%左右。
(6)烘干:分初烘、復烘兩次完成。初烘的投葉量為一鍋三青葉,烘心溫度為85―90,時間15―18分鐘,其間翻2―3籠初烘葉,烘心溫度75―80,時間30―40分鐘,其間翻3―4次,程度要求達到足干,即含水量不超過7%。復烘的投葉量為2―3籠初烘葉,烘心溫度75―80℃,時間30―40分鐘,其間翻3―4次程度要求達到足干,即含水量不超過7%。
(7)包裝。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雙牌綠香源茶葉種植專業合作社,未經雙牌綠香源茶葉種植專業合作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679093.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茶葉萎凋槽
- 下一篇:一種卷曲形綠茶加工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