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治療面神經麻痹的藥物有效
| 申請號: | 201410677978.1 | 申請日: | 2014-11-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474173B | 公開(公告)日: | 2018-05-04 |
| 發明(設計)人: | 李鎮榮 | 申請(專利權)人: | 李鎮榮 |
| 主分類號: | A61K36/888 | 分類號: | A61K36/888;A61P25/02;A61K35/646;A61K35/64;A61K35/62 |
| 代理公司: | 太原華弈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14108 | 代理人: | 成長青 |
| 地址: | 034000 山西省忻*** | 國省代碼: | 山西;1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治療 面神經 麻痹 藥物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運動功能障礙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治療面神經麻痹的藥物。
背景技術
面神經麻痹是神經科中常見的一種疾病,不受年齡的限制,病情發展迅速,嚴重影響了患者的正常生活。常見癥狀為口眼歪斜、面部抽搐,說話不清,眼睛閉合困難,伴有眼睛流淚,咀嚼無力,吞咽困難,流口水,喝水時嘴角漏水,進食時,食物殘渣常滯留于病側的齒額間隙內,并有口水自病側淌下,鼻塞,耳鳴,頭痛,三叉神經痛,面神經炎引起的牙痛。目前,西藥主要消炎,消腫,擴張血管藥物治療,如用激素、維生素類,如用硝酸士的年、醋酸可的松、VB12等藥物治療,治療效果不佳,易產生抗藥性,且副作用極大,治愈率不高,以致長期無效,只能治標,不能治本,最后留下后遺癥,給患者帶來極大的精神壓力。
中醫認為,面神經麻痹屬于中風的范疇,俗稱吊線風、面癱、歪嘴風,本病的發生主要是面部感受風邪,風痰阻絡,經絡受阻,致面部氣血循環障礙,經絡失養,故致面部神經麻痹。中醫則多采用牽正散內服治療,因服藥時間長,療效不高,效果不理想;此外,驗房膏藥、針灸也是傳統的治療手段,雖有效果,但周期長,治愈率低,皆不理想。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全新的治療面神經麻痹的藥物,具有治療效果好、治愈率高、無后遺癥等優點。
本發明的藥物,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藥劑:灸黃芪20~42、鉤藤10~30、白芍10~30、桃仁7~17、僵蠶7~17、紅花7~17、川芎7~17、地龍7~17、當歸6~15、細辛3~10、白附子3~10、艾葉3~10、全蝎3~10。
作為一種優選實施方式,各原料的重量配比是:灸黃芪25~36、鉤藤14~25、白芍14~25、桃仁9~15、僵蠶9~15、紅花9~15、川芎9~15、地龍9~15、當歸8~12、細辛5~8、白附子5~8、艾葉4~8、全蝎4~8。
作為一種優選實施方式,各原料的重量配比是:灸黃芪30、鉤藤20、白芍20、桃仁12、僵蠶12、紅花12、川芎12、地龍12、當歸10、細辛6、白附子6、艾葉6、全蝎6。
將上述中藥原料按常規方法制成口服藥劑,即藥劑學上所述的湯劑、片劑、丸劑、散劑、膠囊劑等。
本發明藥物湯劑和膠囊劑的具體制備方法如下:
稱取上述重量配比的各原料藥,用水沖洗干凈,加水煎煮2~4次,每次煎煮加入原料藥總重量1.5~6倍的水,煎煮15~20分鐘,合并每次的煎液,經過濾去渣裝包,即得到湯劑;將過濾后的煎液經濃縮成相對密度1.18~1.27(50℃)的稠膏,干燥、粉碎成細粉,裝入膠囊中制成膠囊劑;添加制丸劑的常規輔料得到丸劑;添加制片劑的常規輔料得到片劑;添加凍干粉得到針劑。
作為一種優選實施方式,也可以將上述重量配比的各原料藥,用水沖洗干凈,將除鉤藤以外的各種藥加水煎煮5~10分鐘,再加入鉤藤繼續煎煮10~20分鐘,重復煎煮3次,每次煎煮加入原料藥總重量1.5~6倍的水,合并3次的煎液,經過濾去渣裝包,即得到湯劑;將過濾后的煎液經濃縮成相對密度1.18~1.27(50℃)的稠膏,干燥、粉碎成細粉,裝入膠囊中制成膠囊劑。
本發明中灸黃芪補氣固表、益氣補中、托毒生肌;鉤藤清熱平肝、熄風止痙,對面神經麻痹具有很好的調理作用,與長于息風的全蝎、善于收斂的白芍配伍達到平肝息風、通絡止痛、標本兼顧、柔肝養陰的最佳效果;桃仁祛瘀行血,與當歸、紅花、川芎、地龍配伍對氣血瘀滯型的面神經麻痹具有較好的療效;僵蠶鎮痙、鎮靜、清風熱,與鉤藤、細辛配伍具有治療風熱驚癇抽搐、風熱頭痛等風熱病癥,與白附子、川芎配伍有助于患者心、肝、脾、肺經絡的調理,共奏祛風療痹之效;紅花活血通經,祛瘀止痛,配桃仁、川芎破血祛瘀之力、辛散溫通之性極佳,達到痛經散瘀、破血行氣之功效;川芎活血行氣,祛風止痛,細辛也具有祛風散寒止痛,溫肺化飲通竅功效,且有小毒,川芎和細辛配伍共奏祛風活血散寒之效,加上川芎對肝經進行調理,療效發揮更佳;白附子祛風寒、逐寒濕、止瀞止痛,與全蝎配伍散風止痙對面神經麻痹中口眼歪斜癥具有極佳效果;艾葉配白芍、當歸對脾、肺、腎三條經絡調理,達到散寒止痛作用。本發明中各位中藥相互配合協調,相互增進療效,組方嚴謹,分工明確使藥效直達病灶。本發明通過對身體經絡的疏通、陰陽虛實的調理,達到增強病人自身免疫功能的目的,使面神經麻痹得到根本上的治療。
本發明藥物治療風濕腰腿疼痛不僅有效,而且可以根治,不僅治標,而且治本,對人體的副作用小,效果遠超其他中/西藥。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李鎮榮,未經李鎮榮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677978.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