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環錠紡加工過程中須條的整束去羽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410671777.0 | 申請日: | 2014-11-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328541A | 公開(公告)日: | 2015-02-04 |
| 發明(設計)人: | 倪俊龍;鄭兵;丁創;楊圣明 | 申請(專利權)人: | 安徽華茂紡織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D01H5/72 | 分類號: | D01H5/72;D01H5/56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46001 安***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環錠紡 加工 過程 中須條 整束去羽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紡織加工機械,具體涉及一種環錠紡加工過程中須條的整束去羽裝置。
背景技術
環錠紡紗是一種傳統的紡紗方法,粗紗經過喇叭口喂入一直到前羅拉鉗口吐出,經過了多種牽伸部件,這些牽伸部件的合理搭配是影響成紗毛羽多少的關鍵通道;即便已有的環錠紡生產工藝趨于合理,配件搭配優良,但牽伸區纖維束仍存在較大的寬度,邊纖維很難收集,以致產生較多的毛羽,降低了成紗品質。而現有工藝生產的成紗難以滿足產品的質量要求,其普遍存在生產效率低下、須條毛羽整束不光潔的弊端;如企業額外增加大型須條整束成型裝置無形中又增加了企業的生產成本支出且相關設置占用本以狹小的生產空間。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作業高效、穩定,制作成本低,占用空間小且無額外能耗的環錠紡加工過程中須條的整束去羽裝置。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環錠紡加工過程中須條的整束去羽裝置,包括與前膠輥軸承兩端連接的前膠輥,所述前膠輥下平行設置有前羅拉,所述前羅拉設置有環形光面;所述前膠輥軸承一側設置有定位架;所述定位架設置有若干彈性卡爪,所述彈性卡爪分別與前膠輥軸承活動連接,所述定位架貫穿設置有后壓力棒,所述定位架兩側延伸的后壓力棒由里及外分別設置有定位輪、后旋轉輪、后定位卡;所述定位架的頂部設置有方形定位塊,所述方形定位塊貫穿設置有前壓力棒,所述方形定位塊兩側延伸的前壓力棒由里及外分別設置有前旋轉輪和前定位卡;所述前旋轉輪設置有前旋轉輪環形槽,所述后旋轉輪設置有后旋轉輪環形槽,所述前旋轉輪與后旋轉輪相對設置。本發明采用雙旋轉輪和雙壓力棒組合,大幅提高須條的整束效率,作業時,其置于紡紗牽引裝置的前膠輥軸承和導紗鉤前,彈性卡爪開口具一定彈性便于靈活的與前膠輥軸承卡接,其易于裝置的檢修維護。本發明能將從鉗口處吐出的須條在未加捻前再次通過雙置的前旋轉輪和后旋轉輪收聚整束,使須條的邊纖維向紗體中間靠攏,成紗結構更緊密,同時減少了細紗加捻三角區邊纖維被吸棉管吸走返工。本發明在不影響條干的情況下,成紗強力有所提高,毛羽大幅降低;經實踐,3mm毛羽根數下降20%—80%之間,大幅提高了成紗品質。
進一步的,所述后旋轉輪與前旋轉輪平行設置且后旋轉輪水平設置高度略高于前旋轉輪。其保證須條工作張力的同時也避免張力過大造成斷紗,其作業效率達到最優且須條整束效果最佳。
進一步的,所述前旋轉輪環形槽間隙小于后旋轉輪環形槽間隙;須條由粗及細成漸進式整束,提高整束效率及效果。
進一步的,所述定位輪直徑大于后旋轉輪直徑且定位輪壓觸前羅拉的環形光面;工作時可避免后旋轉輪觸碰前羅拉產生的故障,提高作業效率。
進一步的,所述定位輪、后旋轉輪、后定位卡分別與后壓力棒活動連接;所述前旋轉輪、前定位卡分別與前壓力棒活動連接;在裝置故障或正常損耗時可快捷的維修及更換。
本發明結構簡單,作業穩定高效,成紗品質大幅提高;實現了在原有生產設備的基礎上以較小的設備投入產生巨大的經濟回報。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工作狀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說明:
???如圖1所示,環錠紡加工過程中須條的整束去羽裝置,包括與前膠輥軸承1兩端連接的前膠輥14,所述前膠輥14下平行設置有前羅拉10,所述前羅拉10設置有環形光面10a;所述前膠輥軸承1一側設置有定位架12;所述定位架12設置有若干彈性卡爪2,所述彈性卡爪2分別與前膠輥軸承1活動連接,所述定位架12貫穿設置有后壓力棒9,所述定位架12兩側延伸的后壓力棒9由里及外分別設置有定位輪11、后旋轉輪7、后定位卡13;所述定位架12的頂部設置有方形定位塊5,所述方形定位塊5貫穿設置有前壓力棒4,所述方形定位塊5兩側延伸的前壓力棒4由里及外分別設置有前旋轉輪3和前定位卡8;所述前旋轉輪3設置有前旋轉輪環形槽3a,所述后旋轉輪7設置有后旋轉輪環形槽7a,所述前旋轉輪3與后旋轉輪7相對設置。
所述后旋轉輪7與前旋轉輪3平行設置且后旋轉輪7水平設置高度略高于前旋轉輪3。
所述前旋轉輪環形槽3a間隙小于后旋轉輪環形槽7a間隙。
所述定位輪11直徑大于后旋轉輪7直徑且定位輪11壓觸前羅拉10的環形光面10a。
所述定位輪11、后旋轉輪7、后定位卡13分別與后壓力棒9活動連接;所述前旋轉輪3、前定位卡8分別與前壓力棒4活動連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安徽華茂紡織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安徽華茂紡織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671777.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抓樁固定式樁基低應變動測裝置
- 下一篇:一種置換法沉井施工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