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多功能自動全斷電充電器有效
| 申請號: | 201410671702.2 | 申請日: | 2014-11-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333095A | 公開(公告)日: | 2015-02-04 |
| 發明(設計)人: | 李俊康 | 申請(專利權)人: | 李俊康 |
| 主分類號: | H02J7/00 | 分類號: | H02J7/00 |
| 代理公司: | 廣西南寧明智專利商標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45106 | 代理人: | 黎明天 |
| 地址: | 530033 廣西壯族自治區*** | 國省代碼: | 廣西;4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多功能 自動 斷電 充電器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蓄電池充電器,具體是一種具有恒流充電、自動電壓檢測和定時充電功能的,充電完成后能自動和輸入輸出端完全隔離的蓄電池充電器。
背景技術
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各種用電設備的廣泛使用,需要用到蓄電池的地方很多,對蓄電池充電則必然要用到充電器,為了保證充電器給蓄電池充電時的高效和安全,要求充電器既能在充電過程中實現自動控制,又能在充電結束后及時將市電和蓄電池完全隔離。目前市面上常見的鉛酸蓄電池,充電的要求都是按10小時充電率進行,對于容量大些的蓄電池,如150AH以上容量的蓄電池,其對應的充電器一般仍需使用帶工頻變壓器的老式充電器,其對硅鋼片和銅線的消耗很大,既笨重又昂貴。對于容量小一些的蓄電池,一般采用帶高頻變壓器的開關電源式充電器,此類充電器對于蓄電池的內阻穩定要求很高,一旦蓄電池使用一段時間后內阻發生變化,很容易造成電池鼓包的現象,或是會使充電器過載發熱甚至燃燒,造成安全事故。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適用范圍寬且輕便安全的蓄電池充電器,該充電器能對多種不同電壓等級和容量的蓄電池組進行充電,可設置充電時間,充電過程保持恒流充電,接近充滿時能自動減小充電電流,基本充滿后能自動進入涓流再充電一段時間,完全充滿后可以自動將充電器和市電以及蓄電池完全斷開。
本發明的具體技術方案為:
一種多功能自動全斷電充電器,其特征是:充電器的電路包括多路恒流充電電路、內部供電模塊電路、繼電器控制電路和電壓比較控制電路,由220V市電經多路恒流源充電電路向蓄電池提供充電電流,內部供電模塊電路給充電器內其他電路供電,電壓比較控制電路控制繼電器控制電路,通過繼電器控制電路控制各路恒流充電電路的投切狀態,使蓄電池接近充滿時自動減小充電電流,完全充滿時自動將整個充電器電路和市電及蓄電池雙向完全隔離。
所述多路恒流充電電路包括三路并聯的阻容電路,第一路包括電容C2并聯電阻R2,第二路包括電容C3并聯電阻R4,電容C3之前還串聯有第三繼電器常閉觸點J3-1,第三路包括電容C11并聯電阻R20,電容C11之前還串聯有第二繼電器常閉觸點J2-1;三路并聯阻容電路之前串聯有第一繼電器常開觸點J1-3,并接入220V市電的一端,三路并聯阻容電路之后接入由二極管D18、D19、D20、D21組成的全橋整流電路的一個輸入端,全橋整流電路的另一個輸入端串聯一個保險管FUSE和第一繼電器的常開觸點J1-2,并接入220V市電的另一端,全橋整流電路的輸出端經并聯電容C6濾波后,其正極串聯第一繼電器的常開觸點J1-1后接入蓄電池正極V+,第一繼電器常開觸點J1-1上還并聯有一個由反向連接的二極管D2和開關K1串聯的電路,全橋整流電路的輸出的地線端接入蓄電池負極V-。
所述內部供電模塊電路包括一個三端穩壓器模塊IC1,模塊IC1采用7812,全橋整流輸出端經電阻R6、R7串聯分壓,R6和R7之間的電位點D接入IC1的1腳,IC1的2腳接地,3腳輸出+12V電壓,給定時控制電路的模塊IC4、繼電器控制電路、電壓比較控制電路的模塊IC2和IC3供電。
所述繼電器控制電路包括三路并聯的繼電器線圈電路,其中:第一路的第一繼電器線圈J1一端連接IC1的3腳+12V輸出,另一端連接三級管Q5的集電極,Q5的發射極接地,另有電阻R18、R19的串聯電路并聯于第一繼電器線圈J1的+12V連接端和三級管Q5的基極之間,電阻R18、R19之間的電位點連接三級管Q4的集電極,Q4的發射極連接至Q5的發射極;第二路的第二繼電器線圈J2一端連接IC1的3腳+12V輸出,另一端連接三級管Q3的集電極,Q3的發射極接地;第三路的第三繼電器線圈J3一端連接IC1的3腳+12V輸出,另一端連接三級管Q2的集電極,Q2的發射極接地。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李俊康,未經李俊康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671702.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