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應用于拉絲機上的單臂軋輥無效
| 申請號: | 201410671479.1 | 申請日: | 2014-11-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324961A | 公開(公告)日: | 2015-02-04 |
| 發明(設計)人: | 陸一峰 | 申請(專利權)人: | 無錫市得力手機械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1C1/02 | 分類號: | B21C1/02 |
| 代理公司: | 南京利豐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56 | 代理人: | 艾中蘭 |
| 地址: | 214142 江蘇省無錫市無錫國家高新***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應用于 拉絲 軋輥 | ||
技術領域
本申請屬于拉絲機領域,特別是涉及應用于拉絲機上的單臂軋輥。
背景技術
拉絲機也被叫做拔絲機,是在工業應用中使用很廣泛的機械設備,廣泛應用于機械制造,五金加工,石油化工,塑料,竹木制品,電線電纜等行業。拉絲機是利用金屬絲在拉拔過程中,在拉絲模內產生彈性變形與塑性變形原理,使金屬絲的物理尺寸及特性改變的機械設備,其廣泛應用在金屬制品行業中各種鋼絲、焊絲的生產。拉絲機通常包括用以拉動鋼絲的單臂軋輥,單臂軋輥作為其核心部件之一,對于其拉絲質量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然而現有技術中的單臂軋輥存在結構強度不高,穩定性差,使用壽命短的缺陷,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故有必要對現有技術予以改進以解決現有問題。
?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應用于拉絲機上的單臂軋輥,以克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應用于拉絲機上的單臂軋輥,包括軋輥主體及位于所述軋輥主體兩側端部上的第一承載臂和第二承載臂,所述第二承載臂上背離所述軋輥主體的一側端部向外延伸形成第一驅動臂,所述第一驅動臂上形成有驅動穿孔部,所述第一、第二承載臂的直徑小于所述軋輥主體的直徑,所述軋輥主體上沿其周側向外凸起形成第一凸緣、第二凸緣及設置于所述第一、第二凸緣之間的至少一個第三凸緣,所述第一、第二凸緣分別位于所述軋輥主體軸線方向兩端上,相鄰兩個凸緣之間向內凹陷形成軋輥凹槽,在第一承載臂至第一驅動臂的方向上,所述多個軋輥凹槽的深度及寬度呈逐漸變小的趨勢。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承載臂與所述軋輥主體之間還形成有一段加強臂,所述加強臂在所述軋輥主體軸線方向上的長度介于5~8mm之間。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第二承載臂與所述軋輥主體的直徑差值介于20~30mm之間。
進一步地,所述軋輥主體在軋輥主體軸線方向上的長度為285mm,所述第一承載臂在軋輥主體軸線方向上的長度為150mm,所述第二承載臂在軋輥主體軸線方向上的長度為130mm,所述第一驅動臂在軋輥主體軸線方向上的長度為87mm。
進一步地,所述多個軋輥凹槽呈半圓弧狀,并且多個軋輥凹槽的長度之差介于3~10mm,多個軋輥凹槽的寬度之差介于5~8mm。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優點在于:本發明的單臂軋輥機械結構簡單,結構強度高,拉絲質量及精度得到顯著提升,使用壽命久,易于維修,安全性高,且成本低廉。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申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申請中記載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所示為本發明具體實施例中應用于拉絲機上的單臂軋輥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詳細的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參圖1所示,本發明具體實施例中,一種應用于拉絲機上的單臂軋輥,包括軋輥主體11及位于所述軋輥主體11兩側端部上的第一承載臂12和第二承載臂13,所述第二承載臂13上背離所述軋輥主體11的一側端部向外延伸形成第一驅動臂14,所述第一驅動臂14上形成有驅動穿孔部140,所述第一承載臂12、第二承載臂13的直徑小于所述軋輥主體11的直徑,所述軋輥主體11上沿其周側向外凸起形成第一凸緣111、第二凸緣112及設置于所述第一、第二凸緣之間的至少一個第三凸緣113,所述第一、第二凸緣分別位于所述軋輥主體11軸線方向兩端上,相鄰兩個凸緣之間向內凹陷形成軋輥凹槽115,在第一承載臂12至第一驅動臂14的方向上,所述多個軋輥凹槽115的深度及寬度呈逐漸變小的趨勢。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承載臂12與所述軋輥主體11之間還形成有一段加強臂15,所述加強臂15在所述軋輥主體11軸線方向100上的長度介于5~8mm之間。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承載臂12、第二承載臂13與所述軋輥主體11的直徑差值介于20~30mm之間。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無錫市得力手機械有限公司,未經無錫市得力手機械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671479.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同類專利
- 專利分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