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藍光有機電致發光器件及包含該器件的顯示器有效
| 申請號: | 201410658552.1 | 申請日: | 2014-11-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679945B | 公開(公告)日: | 2017-12-26 |
| 發明(設計)人: | 高衍品;鄒忠哲;張其國;黃初旺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和輝光電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L51/50 | 分類號: | H01L51/50;H01L51/54;H01L27/3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智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11438 | 代理人: | 姜怡,闞梓瑄 |
| 地址: | 201500 上海市金山區***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有機 電致發光 器件 包含 顯示器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藍光有機電致發光器件(OLED),具體為一種可抑制特定藍光波長的藍光有機電致發光器件。
背景技術
研究表明,435nm以下波長的藍光對視網膜有很大的傷害,人的視網膜中有一種叫做A2E的成分,A2E的吸收峰位于紫外光335nm、可見藍光435nm,容易因吸收藍光而進行光氧化,造成細胞的凋亡,從而引起人眼黃斑部病變。另外,藍光的波長較短,容易造成散射炫光,眼睛必須更用力聚焦,長時間下來,睫狀肌疲勞、酸痛,造成假性近視。另外,過多暴露于高能藍光會影響人體生物鐘,使得人體內分泌失調,患癌風險升高。原因在于,高能藍光會降低人體褪黑激素的分泌,而褪黑激素是一種控制人體生物鐘及內分泌的有效物質。且人眼在同樣的感知亮度下,接受到的深藍光的能量是黃綠光的253倍,使得人眼容易不自覺受到高能量可見藍光的傷害。
因此,若有過多的435nm以下波長的藍光射入人眼,會對人的眼睛及內分泌系統造成嚴重的傷害。
圖1為一種常規液晶顯示屏(LCD)的發光光譜圖,其中,435nm以下藍光能量很大。而生活中使用的3C產品(計算機、通信和消費類電子產品)大多涉及上述發光器件,如上所述,長期使用此類顯示器會引起視疲勞、假性近視,嚴重的還會引起視網膜病變及生物鐘紊亂等。
為避免高能藍光對人體的傷害,現有技術中主要采用的方式是對3C產品貼合抗藍光保護膜。圖2為現有的多款保護膜的UV透過率測試圖,其中,五條曲線分別代表300~700nm波長的光通過Benks、JC、Wriol、ZC四種不同品牌的抗藍光貼膜及ZC品牌的一種不具有抗藍光作用的鋼化玻璃貼膜的透過率曲線。從圖中可以看出,使用抗藍光保護膜的可以抑制25%左右的高能藍光,但各波段光的透過率均有所下降,使得顯示器的亮度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
發明內容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藍光有機電致發光器件,包括,第一電極層;第一空穴注入層,位于所述第一電極層上;第二空穴注入層,位于所述第一空穴注入層上;空穴傳輸層,位于所述第二空穴注入層上;藍光發光材料層,位于所述空穴傳輸層上;電子傳輸層,位于所述藍光發光材料層上;以及第二電極層,位于所述電子傳輸層上;其中,所述第二空穴注入層的厚度為85nm~105nm。
根據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所述第二空穴注入層的厚度為90nm。
根據本發明的另一實施方式,所述第一空穴注入層的厚度為5nm~15nm。
根據本發明的另一實施方式,還包括光取出層,位于所述第二電極層上。
根據本發明的另一實施方式,所述第一電極層選自氧化銦錫層、氧化銦鋅層、氧化錫層或氧化鋅層。
根據本發明的另一實施方式,所述第一空穴注入層的材質包括芳胺化合物或星型胺。
根據本發明的另一實施方式,所述第二空穴注入層的材質包括芳胺化合物或星型胺。
根據本發明的另一實施方式,所述空穴傳輸層的材質選自亞芳基二胺衍生物、星暴型化合物、具有螺環基的聯苯二胺衍生物或梯狀化合物。
根據本發明的另一實施方式,所述藍光發光材料層的材質為DPVBi摻雜BCzVB。
根據本發明的另一實施方式,所述第二電極層為合金電極或金屬氟化物與金屬的復合電極,所述金屬選自鋰、鎂、鋁、鈣、鍶或銦,所述合金是鋰、鎂、鋁、鈣、鍶、銦中的一種與銅、金、銀中的一種形成的合金。
根據本發明的另一實施方式,所述光取出層的材質選自亞芳基二胺衍生物、星暴型化合物、具有螺環基的聯苯二胺衍生物或梯狀化合物。
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藍光有機電致發光器件,包括第一電極層、位于所述第一電極層上的有機功能層、位于所述有機功能層上的第二電極層,其中,所述有機功能層包括第一空穴注入層和第二空穴注入層,所述第一空穴注入層位于所述第一電極層和所述第二空穴注入層之間;所述第二空穴注入層的厚度為85nm~105nm。
本發明進一步提供了一種顯示器,包括上述任一項的藍光有機電致發光器件。
本發明的藍光有機電致發光器件應用于3C產品,能夠將435nm以下波長的藍光能量成分控制在0.2%以內,很大程度上減少了該波段藍光對人眼的危害,且還可避免因使用抗藍光保護膜帶來的屏幕亮度的降低現象。
附圖說明
圖1為習知的LCD的發光光譜圖;
圖2為300~700nm波長的光通過現有的五種用于顯示器的貼膜的透過率曲線;
圖3為本發明一實施方式的OLED的結構示意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和輝光電有限公司,未經上海和輝光電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658552.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同類專利
- 專利分類
H01L 半導體器件;其他類目中不包括的電固體器件
H01L51-00 使用有機材料作有源部分或使用有機材料與其他材料的組合作有源部分的固態器件;專門適用于制造或處理這些器件或其部件的工藝方法或設備
H01L51-05 .專門適用于整流、放大、振蕩或切換且并具有至少一個電位躍變勢壘或表面勢壘的;具有至少一個電位躍變勢壘或表面勢壘的電容器或電阻器
H01L51-42 .專門適用于感應紅外線輻射、光、較短波長的電磁輻射或微粒輻射;專門適用于將這些輻射能轉換為電能,或者適用于通過這樣的輻射進行電能的控制
H01L51-50 .專門適用于光發射的,如有機發光二極管
H01L51-52 ..器件的零部件
H01L51-54 .. 材料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