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便攜式打氣筒在審
| 申請號: | 201410657817.6 | 申請日: | 2014-11-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389758A | 公開(公告)日: | 2015-03-04 |
| 發明(設計)人: | 郭曉東 | 申請(專利權)人: | 重慶師奚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04B33/00 | 分類號: | F04B33/00;F04B41/06 |
| 代理公司: | 重慶強大凱創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黃書凱 |
| 地址: | 402160 重慶市永川區星光大道*** | 國省代碼: | 重慶;8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便攜式 打氣筒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打氣筒領域,具體涉及一種便攜式打氣筒。?
背景技術
打氣筒又稱空氣泵,用以注入或補充各種輪胎和一些球類所需的空氣。打氣筒分為手動打氣筒、腳踩式打氣筒和電動式打氣筒。腳踩式打氣筒比較笨重不方便攜帶,電動式打氣筒受環境要求嚴格只有電的地方才可使用。然而手動打氣筒通常分為長打氣筒和短打氣筒,長打氣筒攜帶不方便,短打氣筒雖然攜帶方便,但是由于比較短則打氣時人要彎腰打氣。目前打氣筒的長度都是固定不變的,打氣筒的長度直接決定了每拉和壓一次活塞桿打氣筒打入輪胎的氣體量,打氣筒越短,這每次打入輪胎的氣體較少,則對于同一輪胎打氣時,短打氣筒與長打氣筒相比拉壓活塞桿的次數較多。由于人是彎腰打氣,故工作強度大。?
由此可見現有的手動打氣筒存在攜帶不方便,打氣時工作強度大的不足。?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現有的手動打氣筒存在攜帶不方便,打氣時工作強度大的不足,提供一種便攜式打氣筒具有攜帶方便,打氣時工作強度低的特點。?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便攜式打氣筒,包括第一打氣筒、第二打氣筒、底板、蓋板、活塞、第一活塞桿和第二活塞桿;所述第一氣筒位于底板上,所述第二氣筒位于第一氣筒上方,所述第一氣筒與第二氣筒可拆卸連接,所述第一活塞桿與第二活塞桿可拆卸連接,所述第一氣筒的內徑與第二氣筒的內徑相同,所述第一活塞桿的直徑與第二活塞桿的直徑相同,所述底板上設有可容納第二氣筒的第一通孔和可容納第二活塞桿的第二通孔,所述蓋板位于第二氣筒上端且蓋板上設有通孔,所述第一活塞桿位于通孔中,所述活塞位于第二氣筒內,所述活塞與第一活塞桿下端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氣筒下端設有單向氣壓閥和軟管,所述軟管與第一氣筒的內孔相通,所述軟管的端部設有氣針。?
采用本發明技術方案的便攜式打氣筒,包括第一打氣筒、第二打氣筒、底板、蓋板、活塞、第一活塞桿和第二活塞桿;所述第一氣筒位于底板上,所述第二氣筒位于第一氣筒上方,所述第一氣筒與第二氣筒可拆卸連接,第一氣筒與第二氣筒連接時打氣筒的高度變高,則使單向壓縮一次空氣打入輪胎的氣體較大,且第一氣筒與第二氣筒拆卸后高度較低方便攜帶。所述第一活塞桿與第二活塞桿可拆卸連接,第一活塞桿與第二活塞桿組合使人在給輪胎打氣時不需要彎腰,減小了打氣時的工作強度。所述第一氣筒的內徑與第二氣筒的內徑相同,確保活塞能擠壓第一氣筒內的氣體也能擠壓第二氣筒內的氣體。所述第一活塞桿的直徑與第二活塞桿的直徑相同,確保第一活塞桿能穿過蓋板上的通孔時第二活塞桿也能穿過該通孔。所述底板上設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二氣筒可插入在第一通孔內,所述第二活塞桿可插入第二通孔內,方便第二氣筒和第二活塞桿拆卸后均固定在底座上。所述蓋板位于第二氣筒上端且蓋板上設有通孔且第一活塞桿從通孔處穿過,所述活塞位于第二氣筒內,所述活塞與第活塞桿下端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氣筒下端設有單向氣壓閥和軟管,單向氣壓閥起向第一氣筒內進氣的作用,所述軟管與第一氣筒的內孔相通,所述軟管的端部設有氣針,第一氣筒內的空氣經過軟管和氣針打入到輪胎中,氣針起連接輪胎的作用。?
本發明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為:使用本發明時,將第二氣筒和第二活塞桿分別從底板上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處取下,將第二氣筒與第一氣筒連接,將第二活塞桿與第一活塞桿連接,再將氣針與輪胎的氣嘴連接。活塞與第一氣筒和第二氣筒形成的活塞腔,第二活塞桿帶動第一活塞桿向下運動使活塞擠壓活塞腔內的空氣,單向氣壓閥關閉,活塞腔內的空氣被擠壓到輪胎中,第二活塞桿帶動第一活塞桿向上運動使活塞向上運動活塞腔內的負壓增大單向氣壓閥打開,使外界空氣進入到活塞腔內。如此反復運動使便攜式打氣筒給輪胎打氣。待輪胎打滿氣,將氣針從輪胎氣嘴處拔掉,將第二活塞桿與第活塞桿分離,將第二活塞桿插入到底板的第二通孔處,將第二氣筒與第一氣筒分離,將第二氣筒插入到底板的第一通孔處。?
本發明與現有的長打氣筒相比較而言,本發明的第一氣筒和第二氣筒是可拆分的,第一活塞桿與第二活塞桿是可拆分的,第一氣筒與第二氣筒拆分,第一活塞桿與第二活塞桿拆分后打氣筒的總高度降低了便于攜帶,本發明與現有的短打氣筒比較而言,本發明在給輪胎打氣時,第一氣筒與第二氣筒連接,第一活塞桿與第二活塞桿連接使活塞單次行程擠壓到輪胎內的空氣較多減少了打氣時活塞運動的次數,且人給輪胎打氣時不用彎腰,減少打氣時的工作強度。?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重慶師奚科技有限公司,未經重慶師奚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657817.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