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氣門座圈的制造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410648807.6 | 申請日: | 2014-11-1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480402A | 公開(公告)日: | 2015-04-01 |
| 發明(設計)人: | 胡玉龍;李廣輝 | 申請(專利權)人: | 蕪湖福司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22C38/36 | 分類號: | C22C38/36;C22C38/22;C21D9/4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41000 ***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氣門 座圈 制造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機械制造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發動機氣門座圈加工及熱處理的方法。
背景技術
近年來,工程發動機朝著大功率、低能耗、長壽命的方向發展,發動機的這些新變化,對其各個關鍵部件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氣門座圈是一種通過和氣門相配合來保證發動機燃燒室密封的器件,由于可燃氣體是在燃燒室壓縮后進行點燃,致使氣門閥座承受著很高的熱負荷和機械負荷。這不僅要求氣門座圈具有很好的密封性,而且需要很高的耐磨性。目前氣門座圈在制造過程中,由于材料和熱處理的相關原因,致使其耐磨性能有待進一步提高。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氣門座圈在工作過程中,因耐磨性差而造成壽命較短的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氣門座圈的制造方法,其通過對氣門座圈材料成分進行合理配置以及進行對應的熱處理,使得氣門座圈的耐磨性能得到提高,從而達到增加其使用壽命的目的。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采用如下的技術方案。
一種氣門座圈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氣門座圈材料的準備:
氣門座圈材料組分的質量百分比為:C:1.2-2.5%、Cu:0.7-1.2%、Cr:0.1-0.25%、Mo:0.2-0.5%,其余為Fe;
(2)氣門座圈的鑄造;
(3)氣門座圈的預熱處理:
將氣門座圈鑄件放入到加熱爐中,加熱到520-540℃,然后保溫2-3h后取出,完成對氣門座圈鑄件的預熱處理;
(4)氣門座圈的精加工;
(5)將精加工后的氣門座圈放入感應加熱爐,將鑄件加熱到900-950℃,保溫2-5h,隨爐冷卻至600℃后出爐空冷;
(6)將經過步驟(5)處理后的氣門座圈加熱到800-820℃,在320℃的等溫鹽浴中進行等溫,時間為1-1.5h,然后空冷。
優選的,所述的步驟(1)中,氣門座圈材料組分的質量百分比為:C:2.0%、Cu:0.9%、Cr:0.15%、Mo:0.4%,其余為Fe。
優選的,所述的步驟(3)中,將氣門座圈鑄件放入到加熱爐中,加熱到530℃,然后保溫2.5h后取出。
優選的,所述的步驟(5)中,將氣門座圈加熱到930℃,保溫3h。
相比于現有技術,本發明的有益效果為:
(1)本發明通過對氣門座圈材料成分進行合理配置,并采用相關的熱處理來消除其內應力,增加了氣門座圈的耐熱性能。
(2)本發明方法簡單,成本低,加工容易。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詳細描述。
實施例1
一種氣門座圈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氣門座圈材料的準備:
氣門座圈材料組分的質量百分比為:C:1.2%、Cu:0.7%、Cr:0.1%、Mo:0.2%,其余為Fe;
(2)氣門座圈的鑄造;
(3)氣門座圈的預熱處理:
將氣門座圈鑄件放入到加熱爐中,加熱到520℃,然后保溫2h后取出,完成對氣門座圈鑄件的預熱處理;
(4)氣門座圈的精加工;
(5)將精加工后的氣門座圈放入感應加熱爐,將鑄件加熱到900℃,保溫2h,隨爐冷卻至600℃后出爐空冷;
(6)將經過步驟(5)處理后的氣門座圈加熱到800℃,在320℃的等溫鹽浴中進行等溫,時間為1h,然后空冷。
實施例2
一種氣門座圈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氣門座圈材料的準備:
氣門座圈材料組分的質量百分比為:C:2.5%、Cu:1.2%、Cr:0.25%、Mo:0.5%,其余為Fe;
(2)氣門座圈的鑄造;
(3)氣門座圈的預熱處理:
將氣門座圈鑄件放入到加熱爐中,加熱到540℃,然后保溫3h后取出,完成對氣門座圈鑄件的預熱處理;
(4)氣門座圈的精加工;
(5)將精加工后的氣門座圈放入感應加熱爐,將鑄件加熱到950℃,保溫5h,隨爐冷卻至600℃后出爐空冷;
(6)將經過步驟(5)處理后的氣門座圈加熱到820℃,在320℃的等溫鹽浴中進行等溫,時間為1.5h,然后空冷。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蕪湖福司精密模具有限公司,未經蕪湖福司精密模具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648807.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電動汽車無線充電裝置定位系統
- 下一篇:CD3結合多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