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數據發送方法、接收方法和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410638039.6 | 申請日: | 2014-11-0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634665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5-24 |
| 發明(設計)人: | 高雪娟;邢艷萍;徐偉杰;沈祖康;潘學明 | 申請(專利權)人: | 電信科學技術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H04L1/00 | 分類號: | H04L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銀龍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許靜;黃燦 |
| 地址: | 100191***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數據 發送 方法 接收 裝置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數據發送方法、接收方法和裝置。該數據發送方法包括:對長度為K比特的傳輸信息塊進行信道編碼,得到長度為S比特的編碼后序列;在M個子幀中對應的信道資源上傳輸長度為S比特的編碼后序列,其中M≥1;在M個子幀中的第i個子幀中傳輸Qi個QAM符號{q_1,q_2,…,q_Qi},Qi個QAM符號由長度為S比特的編碼后序列中的Ki個比特得到,其中,1≤i≤M;每個QAM符號q_j,1≤j≤Qi,在第i個子幀的至少一個用于傳輸數據的符號上傳輸,用于傳輸數據的符號上傳輸的信號為一個CAZAC序列與QAM符號q_j的乘積;在第i個子幀的至少一個符號上傳輸導頻信號,導頻信號為一個CAZAC序列。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通信領域,并且特別地,涉及一種數據發送方法、接收方法和裝置。
背景技術
物聯網技術方興未艾,在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以及其長期演進系統(LTE,LongTerm Evolution)中需要支持機器型通信(MTC,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s)功能。一臺MTC設備(MTC終端)可能具有多種機器間(M2M,Machine to Machine,或者成為機器與機器)通信特性之中的部分特性,如低移動性、傳輸數據量小、對通信時延不敏感、要求極低功耗等特征,下述舉例一些當前認識到的MTC通信可能存在的一些特性:
-MTC終端具有低移動性;
-MTC終端與網絡側進行數據傳輸的時間是可控的;即MTC終端只能在網絡指定的時間段內進行接入;
-MTC終端與網絡側進行的數據傳輸對數據傳輸對實時性要求不高,即:具有時間容忍性;
-MTC終端能量受限,要求極低的功率消耗;
-MTC終端和網絡側之間只進行小數據量的信息傳輸;
-MTC終端可以以組為單位進行管理;
一個實際的MTC終端可以具有上述的一個或多個特性。
M2M通信作為一種新型的通信理念,其目的是將多種不同類型的通信技術有機結合,如:機器對機器通信、機器控制通信、人機交互通信、移動互聯通信,從而推動社會生產和生活方式的發展。預計未來人對人通信的業務可能僅占整個終端市場的1/3,而更大數量的通信是機器間(小帶寬系統)通信業務。
當前的移動通信網絡是針對人與人之間的通信設計的,如:網絡容量的確定等。如果希望利用移動通信網絡來支持小帶寬系統通信就需要根據小帶寬系統通信的特點對移動通信系統的機制進行優化,以便能夠在對傳統的人與人通信不受或受較小影響的情況下,更好地實現小帶寬系統通信。
在現有的基于全球移動通信系統(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Communications)技術的M2M網絡中,運營商發現在有些場景下工作的終端,比如工作于地下室、商場或者建筑角落的終端,由于無線信號被嚴重遮擋,信號受到很大的衰減,上述終端無法與網絡進行通信,而針對這些場景下進行網絡的深度覆蓋會大大增加網絡的建網成本。運營商經過測試,認為需要對GSM的現有覆蓋增強15dB才可滿足上述場景的覆蓋需求。后續LTE技術會替代GSM用于M2M傳輸,由于LTE與GSM覆蓋基本相當,因此,LTE技術也需要增強15dB的覆蓋來滿足上述場景下的M2M傳輸要求。
為解決上述關于M2M傳輸覆蓋的問題,目前較為直接且可行的方法是對現有的物理信道進行重復傳輸或類似的技術,理論上可以通過對現有物理信道進行幾十次至幾百次重復傳輸獲得15dB的覆蓋增益。例如,對于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Physical DownlinkShared CHannel)約需要重復幾十次左右以實現15dB的覆蓋增強,對于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約需要重復上百次左右以實現15dB的覆蓋增強。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電信科學技術研究院,未經電信科學技術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638039.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數據顯示系統、數據中繼設備、數據中繼方法、數據系統、接收設備和數據讀取方法
- 數據記錄方法、數據記錄裝置、數據記錄媒體、數據重播方法和數據重播裝置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發送系統、數據發送裝置以及數據結構
- 數據顯示系統、數據中繼設備、數據中繼方法及數據系統
- 數據嵌入裝置、數據嵌入方法、數據提取裝置及數據提取方法
- 數據管理裝置、數據編輯裝置、數據閱覽裝置、數據管理方法、數據編輯方法以及數據閱覽方法
- 數據發送和數據接收設備、數據發送和數據接收方法
- 數據發送裝置、數據接收裝置、數據收發系統、數據發送方法、數據接收方法和數據收發方法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再現方法、數據發送裝置及數據再現裝置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再現方法、數據發送裝置及數據再現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