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變壓器引線夾件在審
| 申請?zhí)枺?/td> | 201410637363.6 | 申請日: | 2014-11-1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332277A | 公開(公告)日: | 2015-02-04 |
| 發(fā)明(設計)人: | 程云怒 | 申請(專利權)人: | 重慶望江變壓器廠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F27/00 | 分類號: | H01F27/00;H01F27/29 |
| 代理公司: | 重慶強大凱創(chuàng)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王明書 |
| 地址: | 401221 重*** | 國省代碼: | 重慶;8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變壓器 引線 | ||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屬于變壓器制造領域,特別涉及變壓器引線夾件。
背景技術
在變壓器結構中,分線如果散亂造成的接頭承受力大,而產生電弧的危險,傳統(tǒng)的用于夾持高壓分接引線的夾具一般是由塊狀的層壓紙板制成,因為要完全牢固的夾持住分接引線,該層壓紙板的厚度必須要大于分接引線的電纜直徑,由于現(xiàn)在線夾是直接將電線夾住,在風的作用下,由于引線夾件相對固定,使得所有力量作用與電線上,易造成電線絕緣層的疲勞強度下降并且現(xiàn)在的引線夾件無法改變夾線的數(shù)量。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能夠防止強風對引線夾件造成破壞并且能夠適用不同線束的變壓器引線夾件。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提供的變壓器引線夾件,包括底板和管線夾,所述管線夾包括上夾件和下夾件,所述上、下夾件一端鉸接,另一端通過螺栓緊固,所述底板中部設置有T型卡槽,下夾件下端設置有與卡槽卡接的卡頭,卡頭的寬度大于下夾件的寬度,底板的卡槽兩端設置用于端面固定的緊固板,所述下夾件的卡頭為彈性卡頭。
本方案的變壓器引線夾件在使用的時候,底板通過螺栓固定在變壓器上,再將電線固定在進管線夾內,多個管線夾通過卡頭直接卡接在底板上,管線夾的兩端通過緊固板固定。
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在于:由單體管線夾對單根線進行夾持,通過底板的卡槽將單體管線夾進行集中,每根線之間不會存在沖突,并且通過彈性卡頭的作用,能夠有效的抵御強風對電線的拉扯力。
作為優(yōu)選的方案,所述上夾件和下夾件的內側設置有橡膠層,通過橡膠層對電線進行壓緊,能夠防止夾件對電性絕緣層的損傷。
作為優(yōu)選的方案,所述管線夾的長度為5到10cm,其目的是增大橡膠層對電線之間的靜摩擦力。
最后,所述管線夾的邊緣為光滑曲面,將管線夾的邊緣設置成光滑的曲面,能夠防止電線在擺動過程中絕緣層遭到破壞。
附圖說明:
????圖1為變壓器引線夾件結構示意圖;
圖2為底板的截面示意圖;
圖3為管線夾的截面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fā)明技術方案進一步說明:
如圖1、圖2和圖3所示變壓器引線夾件,包括底板1和管線夾2,管線夾2包括上夾件21和下夾件22,上、下夾件一端鉸接,另一端通過螺栓緊固,底板1中部設置有T型卡槽11,下夾件22下端設置有與卡槽11卡接的卡頭24,卡頭24的寬度大于下夾件22的寬度,底板1的卡槽11兩端設置用于端面固定的緊固板3,下夾件22的卡頭24為彈性卡頭。
上夾件21和下夾件22的內側設置有橡膠層23,通過橡膠層23對電線進行壓緊,能夠防止夾件對電性絕緣層的損傷;管線夾2的長度根據(jù)線束的直徑選取5cm、8cm、10cm,增加管線夾2的長度的目的是增大橡膠層23對電線之間的靜摩擦力;管線夾2的邊緣為光滑曲面,將管線夾2的邊緣設置成光滑的曲面,能夠防止電線在擺動過程中絕緣層遭到破壞。由單體管線夾對單根線進行夾持,通過底板1的卡槽11將單體管線夾進行集中,每根線之間不會存在沖突,并且通過彈性卡頭的作用,能夠有效的抵御強風對電線的拉扯力。
本方案的變壓器引線夾件在使用的時候,底板1通過螺栓固定在變壓器上,再將電線固定在進管線夾2內,多個管線夾2通過卡頭24直接卡接在底板1上,管線夾2的兩端通過緊固板固定。
以上所述的僅是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結構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也應該視為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這些都不會影響本發(fā)明實施的效果和專利的實用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重慶望江變壓器廠有限公司,未經重慶望江變壓器廠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637363.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