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自吸式會厭膿腫切排器有效
| 申請號: | 201410635647.1 | 申請日: | 2014-11-0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337563A | 公開(公告)日: | 2015-02-11 |
| 發明(設計)人: | 曹隆和 | 申請(專利權)人: | 曹隆和 |
| 主分類號: | A61B17/24 | 分類號: | A61B17/24;A61B17/22;A61M27/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325200 浙江***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會厭 膿腫 切排器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醫療器械,具體是涉及一種能在耳鼻咽喉位置用于會厭膿腫切開排膿的器械。
背景技術
急性會厭炎是耳鼻咽喉科常見的急癥,因會厭周圍組織間隙松弛,一旦發生炎癥很容易出現會厭膿腫。目前,常規的處理是使用大劑量抗生素及激素沖擊治療,或者使用直達喉鏡下會厭膿腫切開排膿:前者的弊端是患者治療時間長,且使用大劑量抗生素及激素全身副作用較大;后者的弊端是全麻醉操作使患者費用高,且有麻醉風險;如局部麻醉下操作使患者耐受性差,患者普遍有諸多不適,如咽部粘膜損傷、上切牙損傷、劇烈咳嗽、惡心感、瀕死感,部分病人還有誘發心跳驟停、喉痙攣等高風險。特別是對于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高血壓(收縮壓超過180mmHg)、嚴重心臟病,最近有大咯血史、頸椎結核或強直以及患有其他嚴重疾病,身體衰弱者均不能施行直達喉鏡。
在直達喉鏡下患者有諸多不適感及潛在的操作風險,同時直達喉鏡下會厭膿腫切開后需立即撤出喉刀,再用吸引器吸除膿液,其弊端在于:1,對醫者的技術要求比較高,左手握持時間較長,低年資、力量小的特別是女醫生操作時比較費力,如患者發生惡心,喉鏡前端稍作移位插入吸引器時可能找不到切排口。2,部分患者切開膿腔后即又大量膿液涌出,稍有處理不及時就有誤吸導致肺部感染、炎癥擴散的風險,同時膿液涌出吸入支氣管后患者立即劇烈咳嗽、無法再耐受后續的操作,在尷尬的醫療環境下易誘發醫患糾紛。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的不足,而提供一種會厭膿腫切除后即刻排膿的自吸式會厭膿腫切排器。
本發明的目的通過如下技術方案來實現:自吸式會厭膿腫切排器,包括手柄,在所述手柄上裝有吸膿管,在所述手柄的起始端部上、并在吸膿管的側邊裝有切刀管,該切刀管內裝有切刀管芯,所述切刀管芯的末端與扳手相連。
采用本發明結構后,切刀管芯的切割刀頭藏于切刀管腔前端內,會厭膿腫切開只有醫者在握緊扳手后才伸出切割刀頭,操作過程中即使醫者不熟練也不會損傷喉腔周圍組織,同時該器械的頭端即為連接吸引器的吸膿管,膿腫一經切開吸膿管及時自動吸取,極為方便,具有雙重安全保障。操作過程類似間接喉鏡下行夾取喉部異物(如魚刺),其無需直達喉鏡導入,在間接喉鏡下即可行會厭膿腫的切排。其方法簡單易學、可重復操作,患者耐受性良好,費用低、效果好、恢復快。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自吸式會厭膿腫切排器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的手柄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與實施方式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詳細描述。
參照圖1、圖2可知,本發明自吸式會厭膿腫切排器,包括手柄6,在所述手柄6上(從起始端部至末端部)裝有吸膿管1,在所述手柄6的起始端部上、并在吸膿管1的側邊(并排)裝有切刀管8,該切刀管8內裝有切刀管芯10,所述切刀管芯10的末端與扳手5相連。該扳手5裝在手柄6上,該吸膿管1、切刀管8的前端朝下。
其中,所述切刀管芯10的起始端為切割刀頭9,所述手柄6的末端通過接駁口7與負壓吸引器相接。在所述手柄6與扳手5之間處裝有交叉彈力片4,有利于扳手的回彈;在所述手柄6的末端部上具有突起2(有利于握緊手柄),在所述吸膿管1上、并在該突起2的側邊處設有吸引壓口3,以更好地調節吸膿管內負壓的大小。
首先,檢查者(醫生)在手柄的末尾端接駁口連接負壓吸引器,開啟負壓吸引器,患者端坐在座位上,自行使用無菌紗布拉出舌部前端以暴露咽腔。然后,檢查者(醫生)的左手持間接喉鏡尋找患者會厭,右手握持該切排器,其右手食指至小指握緊手柄、拇指浮于吸引壓口3以調節負壓大小。該切排器經口咽下行至會厭膿腫上緣,檢查者(醫生)收緊扳手5,切刀管芯10的切割刀頭9及時從切刀管8前端伸出,利用切割刀頭沿膿腫表面切開,膿液溢出后,即刻松開扳手使其回彈、切割刀頭縮回。接著,再使用拇指輕觸吸引壓口后,吸膿管1內負壓增大,膿液即被吸膿管1吸走。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曹隆和,未經曹隆和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635647.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