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基于動態(tài)網絡等值法的配電網可靠性評估方法在審
| 申請?zhí)枺?/td> | 201410625577.1 | 申請日: | 2014-11-0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463693A | 公開(公告)日: | 2015-03-25 |
| 發(fā)明(設計)人: | 歐郁強;王利國;林灝凡;王懷智;余濤;邱軒宇;程樂峰;王國平;傅森木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東電網有限責任公司江門供電局;華南理工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6Q50/06 | 分類號: | G06Q50/06 |
| 代理公司: | 廣州市華學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羅觀祥 |
| 地址: | 529030 廣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動態(tài) 網絡 等值 配電網 可靠性 評估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屬于電力系統(tǒng)配電網可靠性領域,特別適用于復雜配電網的可靠性評估。
背景技術
城市配電系統(tǒng)需要高質量、高可靠性的電能供給,然而由于中國經濟的持續(xù)增長,使得這一需求長期得不到滿足。在電網發(fā)展的過程中,詳盡的城市配電網可靠性評估已成為規(guī)劃和運行電力系統(tǒng)必須的一項基本功能。
大量的可靠性計算方法,例如:最小割集法、FMEA法、蒙特卡洛法,在過去的半個世紀里不斷發(fā)展。這些方法較為耗時,且風險分析、靈敏度分析等高要求分析,難以嵌入其中。分區(qū)技術、網絡等值方法(RNEA)和區(qū)域分支等引入到可靠性評估中,以降低計算的復雜性。由于牽涉到復雜的隔離復電步驟,不完善的保護方案對平均停電次數的影響會被忽略?;謴凸╇娔康闹饕ǎ河脩艨煽啃孕枨?不可靠性損失、用戶投訴指標)、恢復供電可用人力、網絡約束,由于復電目的的不同決定了復電過程的不同,因此要分別討論研究。
RNEA法有兩個等值過程:自下而上的等值過程和自上而下的等值過程。前者考慮了下游故障對上游負荷點(LP)的影響;后者考慮了上游故障對下游負荷點(LP)的影響。RNEA法不能說明故障的主要來源,也不能提供系統(tǒng)中全部母線的可靠性指標,而這些指標對于構筑堅強配電網又十分重要。而其最大劣勢在于減少計算量的程度取決于副饋線的數量,不能提供簡化網絡的通用方法。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彌補目前配電網可靠性評估的不足,特別是RNEA法的不足之處,提出了動態(tài)網絡等值法(DRNEA)。
本發(fā)明拓展了傳統(tǒng)的RNEA法的通用性,提供了網絡簡化的通用方法。首先,彌補了RNEA法中副饋線的數量決定計算量的不足,使該方法易于運用在大規(guī)模配電網中。此外,本方法能計算所有母線的可靠性指標,并能以概率斷定母線斷電的主要原因是源于下游故障還是上游故障。最后,考慮網絡約束(Network?Constraints)情況下,可靠性目標均有下降,此時更符合電力系統(tǒng)實際情況。
本發(fā)明的計算過程主要分為兩大過程:自下而上等值過程和自上而下等值過程。自下而上等值過程從最低區(qū)開始,當得到所有的下游可靠性參數后,才能確定這些高階單元的可靠性參數。在自上而下等值過程中,考慮了恢復供電次序。不可靠性損失和用戶投訴指標嵌入了復電模型中。轉換動作以及網絡約束條件也加入到自上而下的等值分析。
本發(fā)明目的通過如下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基于動態(tài)網絡等值法的配電網可靠性評估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自下而上的等值過程確定:根據自下而上過程的等值特性,先計算最底層母線可靠性指標,然后遞推計算更高層母線可靠性指標;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東電網有限責任公司江門供電局;華南理工大學,未經廣東電網有限責任公司江門供電局;華南理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625577.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