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半靜態調度控制方法及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410610412.7 | 申請日: | 2014-11-0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636220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6-16 |
| 發明(設計)人: | 王蕾;劉巧艷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W72/12 | 分類號: | H04W72/12 |
| 代理公司: | 深圳鼎合誠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44281 | 代理人: | 薛祥輝;李發兵 |
| 地址: | 518057 廣東省深圳市***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靜態 調度 控制 方法 裝置 | ||
本發明提供一種半靜態調度控制方法及裝置,包括獲取歷史時間段內動態業務因動態調度而產生并累計的動態業務統計信息;判斷動態業務統計信息是否超過設定閾值,若超過,則在當前時間段內不采用半靜態調度對資源進行分配,否則在當前時間段內采用半靜態調度對資源進行分配。本發明通過以上技術方案,解決了通信系統由于始終采用動態調度而造成資源浪費,導致系統開銷過大的問題。根據歷史時間段內業務在執行過程中的特征信息,控制半靜態調度狀態是否生效,提高半靜態調度使用的靈活性,降低了系統復雜度,同時保證了語音業務的服務質量,靈活確定SPS的適用場景。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無線通信系統,尤其涉及一種半靜態調度控制方法及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移動通信系統一般采用共享式資源分配調度方式,其優點是可以極大程度地利用無線通信資源。對于這種調度方式,原有的電路域的話音業務已經取消,代之以數據域的VoIP(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網絡電話)業務。但由于話音用戶的數量往往比較龐大,共享式資源分配方式需要對每次傳輸都發送相關的控制信息,所以控制信息的開銷過大。針對這類數據包大小比較固定,到達時間間隔滿足一定規律的實時性業務,采用半靜態調度技術可以有效減小控制信息的開銷。
SPS(Semi-Persistence Scheduling,半靜態調度)是指為特定業務設計的、在固定時刻使用預先分配的資源,而在其他時刻采用動態調度(重傳)機制的一種調度方法。具體地,當半靜態調度激活后,指定的資源塊會周期性地分配給指定的用戶,以適應某些周期性的、有效載荷大小固定的業務,達到減少資源分配、指示等信息帶來的系統開銷,而半靜態調度的數據重傳采用動態調度的方法。一般地,由于VoIP業務的數據包大小比較固定,且具有一定規律的周期性,故比較符合半靜態調度。
在LTE(Long Term Evolution,長期演進系統)系統中,當用戶設備只有VoIP業務時,或者,除了VoIP業務之外,還有少量非VoIP業務時,采用SPS調度能較好地達到調度目的,節省了大量的PDCCH(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下行物理控制信道)資源。但是,若用戶設備不僅僅只有VoIP業務,還包含其他大量的動態調度業務時,就沒有必要采用SPS調度了。因為動態業務數據量較大,所以動態調度會較為頻繁,導致PDCCH的節省程度沒有想象中那么優越,且增加了系統的復雜度,需要在VoIP業務與非VoIP業務之間進行切換調度算法。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半靜態調度控制方法及裝置,解決了通信系統由于始終采用動態調度而造成資源浪費,導致系統開銷過大的問題。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半靜態調度控制方法,包括:
獲取歷史時間段內動態業務因動態調度而產生并累計的動態業務統計信息;
判斷所述動態業務統計信息是否超過設定閾值,若超過,則在當前時間段內不采用半靜態調度對資源進行分配,否則在當前時間段內采用半靜態調度對資源進行分配。
在本發明的一種實施例中,所述動態業務統計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種:動態調度新傳次數、動態調度新傳業務數據量;
所述獲取歷史時間段內動態業務因動態調度而產生并累計的動態業務統計信息具體包括:
獲取緊鄰所述當前時間段的前一個歷史時間段內動態業務因動態調度而產生并累計的動態業務統計信息。
在本發明的一種實施例中,所述判斷所述動態業務統計信息是否超過設定閾值具體包括以下方式中的一種:
當獲取所述動態調度新傳次數時,判斷所述動態調度新傳次數是否超過預設第一門限值;
當獲取所述動態調度新傳業務數據量時,判斷所述動態調度新傳業務數據量是否超過預設第二門限值;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610412.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