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在移動電子終端鎖屏界面處理消息的方法及移動電子終端有效
| 申請號: | 201410606981.4 | 申請日: | 2014-10-3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549836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8-11 |
| 發明(設計)人: | 郭曉偉;熊唯;劉夢詩 | 申請(專利權)人: | 騰訊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F3/0484 | 分類號: | G06F3/0484;G06F3/0488;H04M1/725 |
| 代理公司: | 北京派特恩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70 | 代理人: | 蔣雅潔;張穎玲 |
| 地址: | 518000 廣東省深圳***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移動 電子 終端 界面 處理 消息 方法 | ||
一種在移動電子終端鎖屏界面處理消息的方法及移動電子終端,該方法包括:接收應用程序發送的第一消息;若移動電子終端處于鎖屏狀態,則在移動電子終端的鎖屏界面上輸出第一消息;在鎖屏界面接收與第一消息關聯的輸入數據;以及向應用程序發送用于響應第一消息的第二消息,第二消息內包含輸入數據。通過在鎖屏界面上輸出第一消息并在鎖屏界面上發送用于響應第一消息的第二消息,使得用戶不需要通過繁瑣的解鎖操作就能查看消息,便于用戶及時讀取消息,且能夠有效的減少電能損耗。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計算機應用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在移動電子終端鎖屏界面處理消息的方法及移動電子終端。
背景技術
隨著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燈觸摸屏類的移動電子終端的普及,很多用戶利用鎖屏來達到保護隱私、防止誤操作手機和在不關閉系統軟件的情況下節省電量。
目前的手機上可安裝的應用程序都需要在解鎖之后才能使用,包括各種類型的即時通訊的應用程序,例如:QQ、MSN等等社交工具。手機在鎖屏狀態下接收到QQ消息之后,將播放提示聲音,以提醒有未讀的QQ消息,用戶若需要查看該未讀的QQ消息,需要按下電源鍵點亮屏幕的創建界面,此時,手機在狀態欄也創建了提示信息,以提醒用戶有未讀的QQ消息,然后用戶進行解鎖操作,屏幕解開之后,用戶可以通過下拉狀態欄,點擊狀態欄里面的消息提示進入QQ的聊天界面,或者直接點擊QQ的應用程序,進入聊天界面。
然而,現有技術中,用戶需要通過按下電源鍵、解鎖、點擊應用程序進入聊天界面才能看到未讀的QQ消息,將消耗較多的電能,且不利于用戶及時獲取消息。
發明內容
有鑒于此,本發明提供一種在移動電子終端鎖屏界面處理消息的方法及移動電子終端,用于解決現有技術中在鎖屏狀態下讀取消息帶來的電能消耗及不利于用戶及時讀取消息的問題。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在移動電子終端鎖屏界面處理消息的方法,包括:
接收應用程序發送的第一消息;
若所述移動電子終端處于鎖屏狀態,則在所述移動電子終端的鎖屏界面上輸出所述第一消息;
在所述鎖屏界面接收與所述第一消息關聯的輸入數據;以及
向所述應用程序發送用于響應所述第一消息的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內包含所述輸入數據。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移動電子終端,包括:
接收模塊,用于接收應用程序發送的第一消息;
輸出模塊,用于在所述接收模塊接收所述第一消息之后,若所述移動電子終端處于鎖屏狀態,則在所述移動電子終端的鎖屏界面上輸出所述第一消息;
數據接收模塊,用于在所述第一消息輸出之后,在所述鎖屏界面接收與所述第一消息關聯的輸入數據;以及
發送模塊,用于在所述數據接收模塊接收所述輸入數據之后,向所述應用程序發送用于響應所述第一消息的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內包含所述輸入數據。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在移動電子終端鎖屏界面處理消息的方法中,移動電子終端接收應用程序發送的第一消息,若該移動電子終端處于鎖屏界面,則在該移動電子終端的鎖屏界面上輸出該第一消息,在該鎖屏界面接收與第一消息關聯的輸出數據,并向應用程序發送用于響應第一消息的第二消息,該第二消息包含輸入數據。通過在移動電子終端的鎖屏界面上輸出第一消息且在該鎖屏界面上輸入數據,并向應用程序發送包含該數據數據的第二消息以響應第一消息,使得用戶在不進行解鎖操作的情況即可讀取消息并發送響應消息,用戶能夠及時讀取消息,且能夠有效節約移動電子終端的電能。
為讓本發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較佳實施例,并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附圖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騰訊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未經騰訊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606981.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