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河流入海口氣泡抑咸技術有效
| 申請號: | 201410604558.0 | 申請日: | 2014-10-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294793A | 公開(公告)日: | 2015-01-21 |
| 發明(設計)人: | 王華;陳文龍;何用;林俊 | 申請(專利權)人: | 珠江水利委員會珠江水利科學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E02B3/02 | 分類號: | E02B3/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眾合誠成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龔燮英 |
| 地址: | 510611 廣***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河流 入海口 氣泡 技術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環保以及水質保障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河流入海口氣泡抑咸技術。
背景技術
河口區域是鹽、淡水混合,徑、潮動力相遇的區域,由于密度的差異,水流有明顯的分層現象,密度較小的淡水徑流位于上層,向下泄,而密度較大的鹽水在下層,隨漲潮流沿底上溯,其交界面向上游傾斜呈楔狀潛入,故稱為鹽水楔。由于鹽水楔的入侵,導致河道上游水廠取水口出現超標準咸水,致使水廠不能取到淡水,影響城市的供水安全。珠江河口近10來年咸潮活動越來越頻繁,影響范圍愈來愈大,且持續時間愈來愈長,咸潮上溯已構成了港澳及珠三角地區飲水安全中亟待解決的突出問題。2004以來,珠江三角洲地區咸潮上溯直接威脅珠海、澳門、中山、廣州、東莞等城市飲水供應安全,受災人口達到1500多萬。為了解決珠江三角洲地區枯季飲用水問題,珠江水利委員會主持實施的一項跨流域調水項目,通過對遠在千里之外的珠江上游水庫群的調度,實施壓咸補淡應急調水,極大的緩解城市供水緊張局面。同時也暴露出一些問題,主要是:當河道內鹽度處于強混合狀態,壓咸效果明顯,當河道內鹽度處于高度分層型,即鹽水楔明顯時,由于淡水從表層下泄,調水壓咸效果較差。
因此有必要促使河道內鹽度垂向摻混,減弱鹽水楔的強度,從而提高壓咸效率。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河流入海口氣泡抑咸技術,實施方便,操作簡單,有效抑制咸潮上溯。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河流入海口氣泡抑咸技術,在河道內鋪設若干軟管,所述軟管沿堤壩的表面和河床的表面延伸,且所述軟管的延伸方向與河流的水流方向相垂直,所述軟管的兩端固定,所有所述軟管一端封堵,另一端均連接一進氣總管,所述進氣總管連接鼓風機,位于所述河床位置的所述軟管上設有若干氣孔,使用時,所述鼓風機通過氣孔吹出的空氣形成由河流底部上浮的氣泡,加速河道斷面分層流的摻混,抑制鹽水楔向上游傳遞。
作為一種改進,所述氣孔的朝向與水流的流向一致。
作為進一步的改進,所述進氣總管與鼓風機之間設有第一單向閥。
作為進一步的改進,在河道內位于所述軟管的上游設置一淡水引流管,所述淡水引流管通過液體泵連接所述進氣總管。
作為進一步的改進,所述液體泵與進氣總管之間設有第二單向閥。
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后,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1)由于鼓風機為軟管提供空氣,使其產生不斷產生氣泡,加速河道垂向斷面的鹽度摻混,減弱了鹽水楔的強度,從而提高了壓咸效率,本方案僅使用鼓風機、軟管等易于取材且成本低廉的構件便解決了長期來困擾沿海人們的飲水和鹽水楔入侵的問題,并且實施簡單,不需要改動河道,在使用后還可以回收利用,降低了投入成本。
(2)由于軟管鋪設在河道底部,對第三人水事權益(例如船舶通航等)影響較小。
(3)由于氣孔的朝向與水流的流向一致,一方面使得吹出的氣泡先沿河床表面前行一段距離,再上浮,避免了鹽水著床,進一步減弱了鹽水楔的強度。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實施例的原理布置圖;
圖中:1、堤壩,2、河床,3、軟管,301、氣孔,4、進氣總管,5、管箍,6、鼓風機,7、第一單向閥,8、淡水引流管,9、液體泵,10、第二單向閥,11、氣泡,12、第二檢測儀,13、第一檢測儀。
圖中箭頭方向表示水流方向。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進一步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珠江水利委員會珠江水利科學研究院,未經珠江水利委員會珠江水利科學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604558.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橋梁承臺復合材料防撞系統
- 下一篇:一種磁性金屬顆粒粉末收集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