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工作井的支護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1410603982.3 | 申請日: | 2014-11-0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626077A | 公開(公告)日: | 2016-06-01 |
| 發明(設計)人: | 張偉 | 申請(專利權)人: | 張偉 |
| 主分類號: | E21D5/10 | 分類號: | E21D5/10;E21D5/11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110160 遼寧省*** | 國省代碼: | 遼寧;2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工作 支護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地下管道鋪設技術,尤其涉及一種工作井的支護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城市地下管線的鋪設和改造等均采用非開挖技術,非開挖技術是指通過導向、定向鉆進等手段,在地表極小部分開挖工作井的情況下,敷設、更換和修復各種地下管線的施工新技術,對地表干擾小,因此具有較高的社會經濟效果。
開挖工作井后,為了保證施工安全,通常要對工作井的土體側壁進行支護,現有的一種支護方法是采用噴錨支護和鋼混凝土樁圍護的支護方式,其具體為:對工作井的土方進行第一層開挖;在挖好的土體側壁安裝鋼格柵,掛鋼筋網,噴射混凝土;再對工作井的土方進行第二層開挖;重復上述安裝鋼格柵及噴射等工作,直至整個工作井的支護完成。
上述工作井的支護方式施工工藝復雜、繁瑣、施工工期長,而且支護結構是一次性投入,當管路鋪設完成后,將工作井填平時,同時將支護結構埋在地下,不能重復利用,影響地下空間的正常使用,而且成本高。
另一種支護方法是利用打樁機將鋼板樁壓入地下構成連續的板墻,作為工作井開挖時的支護結構,該支護方式雖然可以通過拔出鋼板樁實現支護結構的重復利用,但是應用具有局限性,對土壤的軟硬程度提出較高的要求;同時打樁過程中需要使用大型機械手、振動錘及打樁機等,占用場地空間大,靈活機動性差;另一方面,鋼板樁在回收過程中,由于拔樁的振動影響以及拔樁帶土過多會引起地面沉降和位移,給已施工的地下結構帶來危害,并影響鄰近原有建筑物或地下管線的安全。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一種工作井的支護裝置,以解決現有技術中的缺陷,降低施工成本,提高安裝效率。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工作井的支護裝置,其中,該支護裝置由多段支護體首尾相接組成,每相鄰兩段相接的支護體通過第一連接件相固定,形成能貼附支撐在工作井土體側壁上的螺旋筒狀的整體。
優選的,在所述支護體上固定設置有第二連接件,能將多段支護體沿螺旋筒縱深方向固定連接。
優選的,所述支護體由多段帶有加強體的支護板組成,所述加強體沿所述支護板的長度方向固定設置在所述支護板上。
優選的,所述支護板為鋼板或聚乙烯板;所述加強體為鋼管。
優選的,所述第一連接件為弧形鋼管或弧形鋼筋;所述第二連接件為直鋼管或直鋼筋。
本發明提供的工作井的支護裝置,通過設置多段支護體形成螺旋筒狀的整體,在進行支護安裝時,挖一部分土體即可進行部分支護,工作效率顯著提高,而且挖土不受土體軟硬限制,減少了大型器械的使用,同時,鋪設管路完成后對支護裝置進行拆卸,支護裝置能夠反復利用,降低了施工成本。
附圖說明
圖l為本發明實施例的工作井的支護裝置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的工作井的支護方法流程圖。
圖中:1、支護板;2、加強體;3、第一連接件;4、第二連接件。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
如圖1所示,該支護體可以由多段帶有加強體2的支護板l組成,該加強體2沿支護板l的長度方向固定設置在支護板l上;每相鄰兩段支護板l上的加強體2通過第一連接件3相連接固定而實現多段支護板l依次首尾固定相接,形成螺旋筒狀的整體。同樣,可以采用連接扣件將第二連接件4扣在加強體2上,以將多段支護板l沿工作井縱深方向固定連接。該第二連接件4的安裝可以在安裝多段支護板l的過程中隨時進行,也可以在安裝完成整個支護裝置后進行。
優選的,支護板l可采用常見的鋼板或其它的新型高強度材料,如PE材料,以減輕支護結構的重量,加強體2可采用常用的鋼管。
在實際應用中,由于支護裝置呈螺旋筒狀的特點,第一連接件3可采用常見的弧形鋼管或弧形鋼筋,從而可以與加強體2相配合連接時貼合的更緊密;第二連接件4可以選用直鋼管或直鋼筋。
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的工作井的支護方法流程圖通過支護裝置對工作井進行支護,請同時參照圖l,支護裝置由多段支護體首尾相接組成,每相鄰兩段相接的支護體通過第一連接件3相固定,該支護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a、將第一段支護體貼緊已形成部分工作井的土體側壁安裝固定,形成支護裝置的最上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張偉,未經張偉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603982.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車輛的轉向管柱
- 下一篇:汽車輪胎安全智能監測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