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治療缺血性腦血管疾病的中藥顆粒有效
| 申請號: | 201410598466.6 | 申請日: | 2014-10-3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398570B | 公開(公告)日: | 2018-08-17 |
| 發明(設計)人: | 蔡俊安;郭鑫慧;王粉 | 申請(專利權)人: | 河南百年康鑫藥業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61K36/537 | 分類號: | A61K36/537;A61K9/16;A61P9/10;A61P7/02;A61K31/7048 |
| 代理公司: | 鄭州天陽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41113 | 代理人: | 嚴艷麗 |
| 地址: | 477150 河*** | 國省代碼: | 河南;4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治療 缺血性 腦血管 疾病 中藥 顆粒 | ||
本發明涉及治療缺血性腦血管疾病的中藥顆粒,由重量計的:丹參300?600g、紅花200?400g、川芎300?600g、葛根300?600g和燈盞花素4?7g作原料藥物制成,丹參干燥,過篩,和紅花混合,收集滲漉液,滲漉液減壓回收乙醇,濃縮至清膏;清膏減壓干燥成干膏,粉碎過篩,得干膏粉;川芎、葛根加水煎煮兩次,合并煎液,濾過,濾液濃縮至清膏;加入干膏粉和燈盞花素,再加入甜菊糖,或阿斯巴甜,或甜蜜素混勻,制粒,置沸騰干燥器內,干燥成干顆粒,即得。本發明減少對身體的副作用,去除了無效雜質,使得藥物能夠在單位體積內的有效濃度提高,有效成分含量和同類產品相比大幅提升,充分發揮了藥物有效成分的作用。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醫藥領域,特別是一種治療缺血性腦血管疾病的中藥顆粒。
背景技術
缺血性腦血管病,是指在供應腦的血管血管壁病變或血流動力學障礙的基礎上發生腦部血液供應障礙,導致相應供血區腦組織由于缺血、缺氧而出現腦組織壞死或軟化,并引起短暫或持久的局部或彌漫性損害,造成一系列神經功能缺損癥候群。缺血性腦血管病是導致人類死亡的三大主要疾病之一,僅次于心臟病及癌癥,具有高發病率,高致殘率,高死亡率的特點。傳統的缺血性腦血管病包括短暫性腦缺血發作、腦梗塞,腦梗塞又稱缺血性卒中,臨床上最常見的類型有腦血栓形成、腔隙性腦梗塞和腦栓塞。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口老齡化的加劇,心腦血管疾病成為當今危害人類健康的重要疾病。其發病率、死亡率和致殘率遠遠超過傳染病和癌癥,居各類疾病之首,其中缺血性腦血管疾病發病率最高。缺血性腦血管疾病具有發病率高、致殘率高、死亡率高、復發率高、并發癥多的特點,一旦發病,治療比較棘手。腦血栓形成是腦梗塞最常見的類型,是腦動脈由于粥樣硬化或血栓形成導致血管壁增厚、管腔狹窄或閉塞,引起腦局部血流減少或供血中斷,腦組織缺血缺氧軟化壞死,出現局灶性神經功能缺損的癥狀和體征。腦血栓形成約占全部卒中的70%。根據2010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顯示,居民現患腦血管病700 萬人,每年新發生腦血管病200 萬人,在目前人類疾病的三大死亡原因中排第一位。而在幸存者中約3/4 的人留下偏癱等后遺癥狀,部分病人喪失勞動能力和生活能力,給社會和家庭帶來了沉重的負擔。
在臨床上,已有一些治療缺血性腦血管疾病的化藥、中成藥,但大多為治標不治本的藥物,有較嚴重的毒副作用,西藥最甚,中成藥也不例外,不僅價格非常昂貴,根本不宜長久服用。一些病情嚴重的患者,不得不做支架、搭橋,往往會出現血管再狹窄、再閉塞、再損傷現象。在治標藥物之后跟進的繼續治療,治本的治療,才是最重要的,但在臨床上,恰恰西藥缺乏這方面的有效的品種,而相關的中成藥也相對不足。
發明內容
針對上述情況,為克服現有技術缺陷,本發明之目的是提供一種治療缺血性腦血管疾病的中藥顆粒,可有效解決療效差、難治愈,治療周期長,副作用大,雜質多、提取利用率低、有效成分含量低等問題。
本發明解決的技術方案是,由重量計的:丹參300-600g、紅花200-400g、川芎300-600g、葛根300-600g和燈盞花素(為云南玉溪萬方天然藥物有限公司生產)4-7g作原料藥物制成,其中:
(1)先將丹參用水沖淋洗凈,置烘箱內80℃干燥,粉碎過二號篩(即篩孔的孔徑為850μm),丹參粉和紅花混合,得混合物,用滲漉法(即中國藥典2010年版一部附錄I O中的流浸膏劑與浸膏劑項下的滲漉法)收集滲漉液,方法是,用混合物重量2倍的質量濃度75%的乙醇作溶劑,將混合物浸漬18-24小時,滲漉速度為每1kg混合物每分鐘流出6-8ml滲漉液,收集滲漉液,滲漉液在60~70℃減壓回收乙醇,濃縮至60~70℃測相對密度為1.35~1.40的清膏;
(2)將清膏置真空干燥箱內,在60~70℃減壓干燥成干膏,粉碎過五號篩(即篩孔的孔徑為180μm),得干膏粉;
(3)再將川芎、葛根用水沖淋洗凈,加川芎和葛根重量6-8倍的水煎煮兩次,每次煎煮1~1.5小時,合并煎液,趁熱濾過,濾液濃縮至60℃測相對密度為1.38~1.40的清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河南百年康鑫藥業有限公司,未經河南百年康鑫藥業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598466.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