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合成氣制乙二醇的工業生產在線檢測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410597685.2 | 申請日: | 2014-10-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297435A | 公開(公告)日: | 2015-01-21 |
| 發明(設計)人: | 李紅;段巍 | 申請(專利權)人: | 安徽淮化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N33/00 | 分類號: | G01N33/00;G01N35/00;G05B19/418;H04L29/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雙收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41 | 代理人: | 王菊珍 |
| 地址: | 232038 安徽省淮南市田***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合成氣 乙二醇 工業生產 在線 檢測 系統 | ||
1.一種合成氣制乙二醇工業生產氣體在線檢測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中紅外分析儀、IPC、PLC、DCS和SIS,由中紅外分析儀對工藝生產中的各氣體組分含量進行檢測,并將檢測結果發送至IPC;IPC對檢測數據進行顯示和計算,并將得到的計算結果連同檢測結果發送給PLC;PLC對計算結果和檢測結果據進行存儲和發送至DCS;PLC對檢測結果和計算結果進行分析、判斷檢測結果和計算結果是否符合正常的工藝指標范圍,若符合工藝指標范圍,則繼續執行檢測過程,若不符合工藝指標范圍,則PLC根據分析結果向SIS發送相應的控制信號,SIS根據相應的控制信號做出相應的動作。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氣制乙二醇工業生產氣體在線檢測系統,其特征在于,中紅外分析儀與IPC用網線連接,通過局域網傳輸數據;IPC與PLC通過RS485或RS232通信接口連接和數據傳輸;PLC的信號輸出端口經硬接線分別與DCS、SIS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合成氣制乙二醇工業生產氣體在線檢測系統,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分析小屋、氣體報警器、防爆風機、警笛和警燈,所述中紅外分析儀、IPC、PLC、DCS、SIS、氣體報警器、防爆風機、警笛和警燈,均安置在分析小屋內;所述PLC的信號輸入端口經硬接線與氣體報警儀連接;所述PLC的信號輸出端口經硬接線分別與防爆風機、警笛和警燈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合成氣制乙二醇工業生產氣體在線檢測系統,其特征在于,當氣體報警儀將測到分析小屋內的氣體濃度達到或超過報警值時,氣體報警儀向PLC發送高限報警信號。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合成氣制乙二醇工業生產氣體在線檢測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PLC用于根據氣體報警儀的高限報警信號啟動防爆風機、警笛和警燈。
6.根據權利要求2或5所述的合成氣制乙二醇工業生產氣體在線檢測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紅外分析儀,用于對氣體CO、NO、MN的含量的檢測;中紅外分析儀可選用bruker廠家生產的tensor?27型號。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合成氣制乙二醇工業生產氣體在線檢測系統,其特征在于,PLC用于根據所接收到的CO含量、NO含量、MN含量、CO和NO配比、比值CO/MN、NO+MN數據,判斷CO含量、NO含量、MN含量、CO和NO配比、比值CO/MN和NO+MN是否處于正常指標范圍內;PLC根據判斷結果,向SIS發送相應的控制信號,并將CO含量、NO含量、MN含量、CO和NO配比、比值CO/MN、NO+MN轉化成4—20mA信號發送給DCS。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合成氣制乙二醇工業生產氣體在線檢測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DCS用于將接收到的CO含量、NO含量、MN含量、CO和NO配比、比值CO/MN、NO+MN的數據進行顯示;工藝操作人員根據DCS顯示的數據,通過DCS操作對整個工藝生產過程做出相應的調整和控制。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合成氣制乙二醇工業生產氣體在線檢測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SIS根據PLC發送的相應控制信號,SIS系統控制相應的聯鎖裝置,即閥門(1)、閥門(2)、閥門(3)的工作。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合成氣制乙二醇工業生產氣體在線檢測系統,其特征在于,工作步驟包括:
步驟S1:氣體報警儀檢測分析小屋中氣體CO的濃度,同時執行步驟S5;
步驟S2:氣體報警儀判斷CO的濃度是否達到或超過報警濃度值,若CO的濃度達到或超過報警濃度值,則執行步驟S3,否則執行步驟S1;
步驟S3:氣體報警儀以4—20mA的信號形式向PLC發送高限報警信號,下一步執行步驟S4;
步驟S4:PLC向防爆風機、警笛、警燈分別發送相應的開關信號,啟動防爆風機、警笛、警燈,使防爆風機開始排風工作、警笛鳴笛、警燈發光;
步驟S5:中紅外分析儀測量氣體CO、NO、MN的含量,并將測量到的結果通過網線發送至IPC,下一步執行步驟S6;
步驟S6:IPC接收到氣體CO、NO、MN含量的測量結果后,顯示CO、NO、MN的含量,下一步執行步驟S7;
步驟S7:IPC計算CO和NO的配比、總氮(MN+NO)、CO/MN的比值,下一步執行步驟S8;
步驟S8:IPC將CO和NO的配比、總氮(MN+NO)、CO/MN、CO、NO、MN的含量輸出至PLC,下一步執行步驟S9;
步驟S9:PLC將CO和NO的配比、總氮(MN+NO)、CO/MN比值、CO含量、NO含量、MN含量的數據結果進行存儲,下一步同時執行步驟S10、步驟S11、步驟S12、步驟S13;
步驟S10:PLC將CO和NO的配比、總氮(MN+NO)、比值CO/MN、CO含量、NO含量、MN含量的數據轉換成4—20mA的信號并發送至DCS設備,下一步執行步驟17;
步驟S11:若NO濃度低于低限報警值,PLC向SIS發送第一開關信號,執行步驟S14,否則重復步驟S11;
步驟S12:若CO濃度高于高限報警值,PLC向SIS發送第三開關信號,執行步驟S15,否則重復步驟S12;
步驟S13:若MN濃度高于高限報警值,PLC向SIS發送第四開關信號,執行步驟S16,否則重復步驟S13;
步驟S14:SIS收到第一開關信號后,關閉閥門(1),停止O2輸入;
步驟S15:SIS收到第二開關信號后,關閉閥門(2),停止NO2輸入;
步驟S16:SIS收到第三開關信號后,開啟閥門(3),放空羰化單元中的NO,CO,MN,甲醇;
步驟S17:DCS接收到來自PLC的CO含量、NO含量、MN含量、CO和NO的配比、總氮(MN+NO)、比值CO/MN的數據的4—20mA信號后,將其轉換成數字信號并顯示,下一步執行S18;
步驟S18:工藝操作人員根據CO含量、NO含量、MN含量、CO和NO的配比、總氮(MN+NO)、CO/MN比值,通過DCS調節閥門(1)、閥門(2)、閥門(4),即調節O2、NO2、CO進樣量來控制系統中NO、CO、MN的含量在正常工藝指標范圍內,保證工藝生產穩定。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安徽淮化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安徽淮化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597685.2/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鳳丹茶的制備方法
- 下一篇:LNG泄漏水幕抑制實驗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