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治療牛皮癬的中藥有效
| 申請號: | 201410595920.2 | 申請日: | 2014-10-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324286B | 公開(公告)日: | 2017-11-10 |
| 發明(設計)人: | 王亞偉 | 申請(專利權)人: | 王亞偉 |
| 主分類號: | A61K36/90 | 分類號: | A61K36/90;A61K36/896;A61P17/06;A61K35/64;A61K35/583;A61K33/24;A61K33/06;A61K33/04;A61K31/045 |
| 代理公司: | 鄭州聯科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41104 | 代理人: | 時立新,張智偉 |
| 地址: | 457400 河南省濮陽市*** | 國省代碼: | 河南;4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治療 牛皮癬 中藥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中藥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治療牛皮癬的中藥。
背景技術
牛皮癬又稱銀屑病,是一種常見的具有特征性皮損的慢性易于復發的炎癥性皮膚病,具有發病率高、慢性、頑固、愈后易復發等特點,給患者造成身體上的極大痛苦以及精神上的巨大壓力。目前牛皮癬,臨床采用中醫和西醫治療的均有,但無論哪種,不是打針,就是吃藥,患者苦不堪言,治療療效也不甚理想。
發明內容
為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陷,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患者不用吃藥、不用打針、無痛苦、療效高、無不良反應、療效顯著持久的治療牛皮癬的中藥。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取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治療牛皮癬的中藥,所述中藥為白胡椒籽,并經下述方法處理:以重量份數計,稱取金銀花27-33份、黃柏17-23份、防風17-23份、何首烏17-23份、枯礬2-8份、斑蝥1-3份、硫磺2-8份、密陀僧1-5份、冰片1-5份、苦參12-18份、土茯苓 17-23份、紫草12-18份、荊芥7-13份、酒烏梢蛇9-15份,將上述各原料加水煎煮,濾出藥液即得中藥湯劑,待冷卻至室溫后加入白胡椒籽浸泡后撈出瀝干、備用。
作為優先,以重量份數計,稱取金銀花30份、黃柏20份、防風20份、何首烏20份、枯礬5份、斑蝥2份、硫磺5份、密陀僧3份、冰片3份、苦參15份、土茯苓 20份、紫草15份、荊芥10份、酒烏梢蛇12份。
較好地,浸泡時間為48-72h。
藥物機理:
金銀花:味甘、性寒、肺心胃大腸經,具有清熱解毒之功。現代研究表明具有抗菌抗病毒、抗細菌素、解熱等作用。
黃柏:味苦性寒、歸腎、膀胱經,具有清熱澡濕、瀉火解毒,退熱之功。現代研究表明黃柏具有抗病原微生物、抗炎抗痛及降壓和對血小板有保護作用。
防風:味辛甘、微溫、歸膀胱、肝、脾經,具有祛風解表、祛濕、止痛、解痙之功。現代研究表明防風具有解毒、鎮痛、抑菌、抗病毒等作用。
何首烏:味甘、澀、微溫、歸肝、心、腎經,具有補肝腎、益精血、烏須發、強筋骨之功。現代研究表明何首烏具有促進造血功能,影響免疫系統,有降血脂保肝、延緩衰老、抗腦損傷的作用。
枯礬:酸、寒、歸、肺、肝、脾、大腸經,具有解毒殺蟲、燥濕止癢、止血止瀉、清熱消疾之功。現代研究表明具有局部止血、止瀉及收斂作用。
斑蝥:性辛、寒有毒、歸大腸、小腸、肝、腎經,具有攻毒蝕皰、破血散結之功。現代研究表明,水煎劑對皮膚真菌有抑制作用。
硫磺:酸、溫、有毒、歸腎、大腸經,具有殺蟲止癢、內服益火、助陽、通便之功。現代研究表時,外用與皮膚接觸后,產生硫化氫及五硫磺酸,有溶解角質及殺滅皮膚寄生蟲及抑制皮膚真菌作用。
密陀僧:咸、辛、 有毒,入肝、脾經,具有消腫殺蟲、收斂防腐、墜痰、鎮驚之功。現代研究表明對皮膚有收斂防腐、殺蟲的作用。
冰片:辛、苦、微寒、歸心脾、肺經,具有開竅醒神、清熱、止痛之功。現代研究表明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豬霍亂弧菌、紅色毛癬菌等有抑制作用。
苦參:味苦、性寒、歸心、肝、胃、大腸、膀胱經,具有清熱、澡濕祛風殺蟲止癢之功。現代研究表明苦參具有抗病原微生物、解熱抗炎、免疫抑制及止瀉作用。
土茯苓:味干、平、歸肺、心、腎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安神之功。現代醫學表明土茯苓具有對免疫功能的影響,對胃腸功能的影響和利尿作用。
紫草:味甘、咸寒、歸心、肝經,具有涼血活血、解毒透疹之功。現代醫學表明紫草具有抗病原微生物、抗炎及抗過敏、解熱、抗腫瘤的作用。
荊芥:味辛、性微溫、歸肺、肝經,具有祛風解表,止血之功。現代研究表明,荊芥具有中樞神經系統、呼吸系統及免疫功能作用。
酒烏梢蛇:味甘平、無毒,具有祛風、通絡定驚之功。現代醫學表明烏梢蛇具有治療風濕頑痹、麻木拘攣、中風、瘰疬、惡瘡等作用。
使用方法:把浸泡后的白胡椒籽兩粒,從中間切開成兩半,分別貼到事先準備好的膠布或創可貼或追風透骨貼上,兩個半粒相隔1-2mm分開,找到雙耳部的反射區圖(網上或書上均可見)上大腸和胃的反射區。在患者相應部位使用合適的消毒器具微劃破,見到血即可。按照兩白胡椒籽的距離劃破兩處,使白胡椒籽剖面剛好扣到劃破處,粘牢即可,粘貼部位有燒灼感,注意每次貼一個反射區,這一次大腸區、下一次胃區、左右耳一樣,隔兩天換另外一反射區,如星期一貼大腸反射區,則星期四貼胃反射區,如此交替,一般一個療程就明顯好轉,三個療程基本治愈。治療十五次為一療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王亞偉,未經王亞偉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595920.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金屬檢測裝置的剔除裝置
- 下一篇:等速萬向節外套綜合測量分組打刻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