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治療腹痛的中藥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410595577.1 | 申請日: | 2014-10-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288743A | 公開(公告)日: | 2015-01-21 |
| 發明(設計)人: | 崔銀方 | 申請(專利權)人: | 崔銀方 |
| 主分類號: | A61K36/9068 | 分類號: | A61K36/9068;A61P29/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66200 山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治療 腹痛 中藥 組合 及其 制備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中醫藥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治療腹痛的中藥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腹痛(abdominal?pain)是臨床常見的癥狀,也是促使患者就診的原因。腹痛多由腹內組織或器官受到某種強烈刺激或損傷所致,也可由胸部疾病及全身性疾病所致。此外,腹痛又是一種主觀感覺,腹痛的性質和強度,不僅受病變情況和刺激程度影響,而且受神經和心理等因素的影響。即患者對疼痛刺激的敏感性存在差異,相同病變的刺激在不同的患者或同一患者的不同時期引起的腹痛在性質、強度及持續時間上有所不同。由于腹痛病因極為復雜,包括炎癥、腫瘤、出血、梗阻、穿孔、創傷及功能障礙等急性腹痛又稱急腹癥,具有變化多、發展快的特點,一旦延誤診斷,會造成嚴重后果,甚至引起死亡。西醫治療一般只能針對某一癥狀進行治療,這種療法雖然見效明顯,但也只能解決暫時問題。
中醫認為,凡外邪人侵,飲食所傷,情志失調,跌仆損傷,以及氣血不足,陽氣虛弱等原因,引起腹部臟腑氣機不利,經脈氣血阻滯,臟腑經絡失養,均可發生腹痛。故治宜溫中散寒、理氣止痛、舒肝解郁、活血化瘀。
發明內容
本發明基于以上辨證認知,搭配組方,經過臨床驗證,提供了一種對腹痛具有顯著的治療效果的中藥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該藥物療效顯著、制劑穩定、制造工藝簡便、普適性強。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治療腹痛的中藥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中藥材組成:當歸10-20份、甘草10-20份、干姜5-20份、山藥20-30份、白芍12-18份、香附6-12份、益母草8-20份、雞血藤8-14份、何首烏10-20份、肉桂5-10份、無花果10-15份、木香10-15份、川芎15-20份、決明子10-15份、山楂10-30份。
優選地,上述治療腹痛的中藥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中藥材組成:當歸10-18份、甘草10-18份、干姜5-18份、山藥20-29份、白芍12-16份、香附6-10份、益母草8-18份、雞血藤8-12份、何首烏10-18份、肉桂5-9份、無花果10-13份、木香10-14份、川芎15-19份、決明子10-14份、山楂10-26份。
進一步優選地,上述治療腹痛的中藥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中藥材組成:當歸14-18份、甘草14-18份、干姜10-18份、山藥25-29份、白芍14-16份、香附8-10份、益母草10-18份、雞血藤10-12份、何首烏14-18份、肉桂7-9份、無花果11-13份、木香11-14份、川芎16-19份、決明子12-14份、山楂18-26份。
最優選地,上述治療腹痛的中藥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中藥材組成:當歸16份、甘草16份、干姜15份、山藥28份、白芍15份、香附9份、益母草16份、雞血藤11份、何首烏17份、肉桂8份、無花果12份、木香12份、川芎17份、決明子13份、山楂22份。
本發明中藥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工藝步驟:
(1)按本發明中藥組方準確稱取當歸、甘草、干姜、山藥、白芍、香附、益母草、雞血藤、何首烏、肉桂、無花果、木香、川芎、決明子、山楂所有藥材,分別粉碎,備用;
(2)將藥材混合加5-9倍藥材重量的純化水,回流煎煮1.5-2.5小時,過濾,獲得濾液a;將濾渣加入3-7倍藥材初始重量的純化水,回流煎煮1-2小時,過濾,獲得濾液b;
(3)將濾液a、b混合,減壓蒸餾,使總體積縮減為原來的1/5,即為提取液;
(4)將提取液減壓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21-1.30(75-85℃測),即為中藥浸膏;
(5)將中藥浸膏添加輔料制成成品。
本發明中藥可以通過現代制劑工藝制成片劑、分散片劑、膠囊劑、顆粒劑、丸劑、散劑、口服液體制劑等劑型。
本發明中藥組方所用原料藥的性味歸經及主治:
當歸?:性溫,昧甘、辛。歸肝、心、脾經。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用于血虛萎黃、眩暈心悸、月經不調、經閉痛經、虛寒腹痛、腸燥便秘、風濕痹痛、跌撲損傷、癰疽瘡瘍。
甘草?:是一種補益中草藥。性平,味甘。功能主治?: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諸藥。用于脾胃虛弱,倦怠乏力,心悸氣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攣急疼痛,癰腫瘡毒,緩解藥物毒性、烈性,在中醫上,甘草補脾益氣,止咳潤肺,緩急解毒,調和百藥。
干姜?:味辛,性熱。歸脾、胃、心、肺經。溫中散寒,回陽通脈,燥濕消痰溫肺化飲。主治脘腹冷痛?;嘔吐?;泄瀉,亡陽厥逆?;寒飲喘咳?;寒濕痹痛。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崔銀方,未經崔銀方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595577.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